[实用新型]复合管专用修复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1504.7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1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冠声;江伟信;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华粤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8 | 分类号: | F16L5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张喜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环 转轴 复合管 塑管 通孔 修复 模具 本实用新型 外侧面 限位板 弧形面 可转动 连接手 内侧壁 手握杆 轴心线 握杆 损伤 贯通 节约 | ||
一种复合管专用修复模具,包括转轴、压环柱、手握杆、通孔和限位板,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手握杆的一端,压环柱的轴心线方向上设置贯通压环柱两端的通孔,压环柱通过通孔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上,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用于防止压环柱在转轴上脱落的限位板,压环柱包含外侧面,压环柱的外侧面为弧形面。本实用新型塑管在长时间使用中,如果塑管内侧壁损伤,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用复合管修复模具对复合管的塑管进行修复,达到节约成本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材修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管专用修复模具。
背景技术:
复合管包括衬塑管和涂塑管,复合管的结构包含塑管和钢管,塑管外套设钢管,塑管和钢管之间固定连接,然而塑管在长时间使用中,由于塑管内侧壁长时间与流动中的液体接触,会造成塑管内侧壁的损伤,现有技术中,塑管已损伤的复合管只能报废,造成使用成本高,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专门用于复合管修复的模具,达不到节约成本的使用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复合管专用修复模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管专用修复模具,包括转轴、压环柱、手握杆、通孔和限位板,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手握杆的一端,压环柱的轴心线方向上设置贯通压环柱两端的通孔,压环柱通过通孔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上,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用于防止压环柱在转轴上脱落的限位板,压环柱包含外侧面,压环柱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压环柱为金属柱。
优选地,所述手握杆为金属杆。
优选地,所述转轴和限位板分别由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塑管在长时间使用中,如果塑管内侧壁损伤,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用复合管修复模具对复合管的塑管进行修复,达到节约成本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是图2采用空腔和沙粒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参照各图,一种复合管专用修复模具,包括转轴1、手握杆2、通孔3和限位板4,转轴1的一端固定连接手握杆2的一端,压环柱5的轴心线方向上设置贯通压环柱5两端的通孔3,压环柱5通过通孔3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1上,转轴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用于防止压环柱5在转轴1上脱落的限位板4,压环柱5包含外侧面,压环柱5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优选的,压环柱5上设置空腔8,空腔8内填充沙粒9,填充的沙粒9的体积占空腔8最大容积的三分之二至五分之四,在压环柱5转动外侧壁来回辗轧塑管6时,沙粒9在空腔8内滚动,能够形成振动,达到振动辗轧塑管6的使用效果,使辗轧塑管6的过程更为均匀灵活,同时由于压环柱5采用空腔8结构,且空腔8通过沙粒9填充,由于沙粒9的使用成本更低,达到节约成本的使用效果;进一步的,由于沙粒9自身重力的滚动汇集,在连续的滚动过程中,这一连续的滚动的惯性也起到辅助压环柱5转动的作用,使用户转动压环柱5更为轻巧省力,便于用户长时间持续的工作,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优选地,压环柱5为金属柱。
优选地,手握杆2为金属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华粤管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华粤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1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修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市政用排水防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