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61485.X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4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荣;刘玉珊;李臻;叶昌华;唐霄铧;卓明;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L3/14 | 分类号: | B01L3/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为知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67 | 代理人: | 杨宜付 |
地址: | 64120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管 本实用新型 沉淀附着区 管体下部 锥形部 管体 内壁 圆锥形内壁 底面形状 附着能力 管体内壁 凸起颗粒 阻挡凸起 沉淀的 密封盖 磨砂 压盖 附着 沉淀 细胞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管,包括管体、压盖或密封盖,所述管体下部为锥形部,所述管体内壁设置有第一沉淀附着区和沉淀阻挡凸起部,所述锥形部内壁设置有第二沉淀附着区。本实用新型防止倾出沉淀物的离心管设计简单,管体的底面形状设计为圆锥形,有利于沉淀的收集,且圆锥形内壁和管体下部内壁上附着有点状磨砂凸起颗粒,增强对细胞等沉淀物的附着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离心管。
背景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常用离心技术分离比重不同的物质。然而,有些液体较粘稠,或者沉淀与离心管壁附着不甚牢固,在去上清液体时,沉淀易随液体倒出。
现有离心管体内壁较光滑,在倾倒上清液时,沉淀物易随上清倒出,导致沉淀的损失。为了解决沉淀损失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防止倾出沉淀的离心管,该离心管中止倒板环绕管体内部半圈。在具体的离心操作过程中,沉淀很可能主要富集在无挡板的区域,此种情况下,止倒板的作用几乎形同虚设。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底部带齿状的离心管,用以增强沉淀在管底内壁的附着力,但是当沉淀附着在齿状之外,在倾倒上清液时,沉淀物也会跟随上清流出。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沉淀物倒出的离心管。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离心管,包括管体、压盖或密封盖,所述管体下部为锥形部,所述管体内壁设置有第一沉淀附着区和沉淀阻挡凸起部,所述锥形部内壁设置有第二沉淀附着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沉淀附着区为磨砂面,所述第二沉淀附着区为磨砂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磨砂面上设置有点状磨砂凸起颗粒,点状磨砂颗粒的粒径为5-10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沉淀阻挡凸起部为螺旋凸起部,所述螺旋凸起部螺旋旋进的方向为离心管长度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螺旋凸起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螺旋凸起部的螺距为离心管内径的1/2-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沉淀阻挡凸起部为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数量为1-5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环状凸起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沉淀附着区宽度为管体高度的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沉淀阻挡部的高度与管体内径的比例为1:1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防止倾出沉淀物的离心管设计简单,管体的底面形状设计为圆锥形,有利于沉淀的收集,且圆锥形内壁和管体下部内壁上附着有点状磨砂凸起颗粒,增强对细胞等沉淀物的附着能力。
b)本实用新型防止倾出沉淀物的离心管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离心后倾倒上清液时,管体内壁的螺旋凸起部对沉淀有阻挡作用,大量的上清液从螺旋凸起部上方顺利倾出而不带走沉淀。必要时,可通过转动离心管可将余下的少量液体沿螺旋凸起部导出,从而实现沉淀与上清液的有效分离。
c) 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特别适合植物组织的离心分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614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