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凹面精密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9963.3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46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夏卫海;张利;傅昱斐;王亚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9/26 | 分类号: | B24B19/26;B24B41/06;B24B41/04;B24B41/00;B24B57/02;C09G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金属 气囊 工件托板 法线轴 抛光机 中心轴 抛光 本实用新型 金属离子 精密抛光 负电极 连接件 抛光槽 抛光液 正电极 凹面 电机 喷头 电场 工件安装 抛光区域 一端连接 回收管 输送管 气泵 吸附 转动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凹面精密抛光装置,包括抛光槽、正电极、工件托板、工件、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中心轴、负电极、连接件、法线轴、电机、气泵、喷头、液态金属输送管和液态金属回收管,所述工件托板安装在抛光槽内,工件安装在工件托板上;正电极安装在工件托板上远离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的一侧;中心轴的一端连接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和中心轴设置有负电极中心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法线轴;法线轴后端连接驱动法线轴转动的电机;本实用新型采用液态金属抛光液进行抛光,液态金属抛光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吸附在气囊和工件的接触表面上,能够直接通过金属离子对抛光区域进行抛光,抛光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态金属抛光液抛光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凹面精密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液态金属通常是指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合金功能材料,如熔点在30℃以下的金属及其合金材料,也包括在40℃~300℃工作温区内呈液态的低熔点合金材料。液态金属抛光液抛光技术指当混有磨料的液态金属抛光液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工件抛光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液态金属抛光液丝带上的柔性磨头对抛光表面产生大的切削力,从而对工件抛光表面进行抛光。然而目前对于凹面精密抛光一直是机械制造加工领域的一个难点,现今,凹面抛光效率低且抛光质量难以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抛光加工对于凹面精密加工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液态金属抛光液和气囊进对抛光的凹面精密抛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凹面精密抛光装置,包括抛光槽、正电极、工件托板、工件、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中心轴、负电极、连接件、法线轴、电机、气泵、喷头、液态金属输送管和液态金属回收管,所述工件托板安装在抛光槽内,工件安装在所述工件托板上;所述正电极安装在工件托板上远离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的一侧;所述中心轴的一端连接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且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和中心轴设置有负电极,中心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法线轴;法线轴后端连接驱动法线轴转动的电机;气泵通过管道连接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并为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的气囊充气;所述喷头通过液态金属输送管喷射由抛光槽底部的回收孔所回收的液态金属抛光液;所述回收孔设置在抛光槽底部最低位置,液态金属回收管的一端连接回收孔,液态金属回收管的另一端连接循环泵的入口,循环泵的出口通过液态金属输送管连接喷头,喷头靠近工件和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的气囊的接触面,循环泵将液态金属抛光液通过喷头喷洒到抛光接触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工件托板底部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带动工件托板和工件组成的整体进行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法线轴于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倾斜角。
进一步的,所述抛光槽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丝,且在抛光槽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条。
进一步的,所述抛光槽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抛光槽内液体金属抛光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液态金属抛光液中的液态金属为镓离子、铷离子、铯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化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液态金属抛光液进行抛光,不同于传统的抛光,液态金属抛光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吸附在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气囊和工件的接触表面上,能够直接通过金属离子对抛光区域进行抛光,抛光精度更高。
(2)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抛光,不同于传统的抛光,抛光工具气囊充气后具有弹性,可以自动适应工件的曲面形状,因此气囊可对凹面不易抛光部分进行抛光,并且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大,抛光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采用中心轴和法线轴配合转动,气囊液态金属抛光机采用进动抛光,抛光效果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9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