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误伤无人机结构及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3811.2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1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臻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7/00 | 分类号: | B64D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湾一路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误伤 机翼 人体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控制器 控制器控制 控制器锁定 安全性能 安装方便 机体顶部 人员伤害 停止转动 障碍物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误伤无人机结构及无人机,涉及航测技术领域。该防误伤无人机结构包括机体和机翼,所述机体顶部设置有人体传感器,所述人体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锁定机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误伤无人机结构通过人体传感器检测到机翼的工作范围内有障碍物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机翼停止转动,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具有安全性能高和安装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误伤无人机结构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上设置有拍摄装置,用于对地面被监测物或者地点的拍摄工作。
目前无人机一般都安置前置或下置传感器来检查安全距离,保证无人机及周边人的安全。但是当人手持无人机时,手掌拖住机体,下置传感器无法检测,有可能他人误操作将机器启动,导致人员被机翼打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用不方便。
现有的无人机的传感器安装方式,可能会导致人员被机翼打伤,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误伤无人机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无人机的传感器安装方式,可能会导致人员被机翼打伤,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提供的防误伤无人机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防误伤无人机结构,包括机体和机翼,所述机体顶部设置有人体传感器,所述人体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锁定机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误伤无人机结构中所述机体顶部设置有人体传感器,通过人体传感器检测到机翼的工作范围内有障碍物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机翼停止转动,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具有安全性能高和安装方便等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人体传感器包括多个红外传感器,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红外传感器沿所述支撑柱的周向均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为多棱柱,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多棱柱的侧边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为四棱柱,相邻的所述红外传感器之间垂直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感应角度为12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机体连接的机臂,所述机臂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转动带动所述机翼转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的电机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所述电机的电子调速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调速器发送指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机臂为多个,多个所述机臂沿所述机体的周向均布。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无人机,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防误伤无人机结构,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防误伤无人机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相机,用于拍摄图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误伤无人机结构中,在所述机体顶部设置有人体传感器,人体传感器包括四个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支撑柱上,支撑柱为四棱柱,四个侧边均设置有红外传感器,相邻的红外传感器夹角为90°,红外传感器的感应范围为120°,使得检测更加全面,能够精准的检测到异物,从而控制机翼,避免误启动对人员造成伤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臻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臻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3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方位检测气体的无人机装置
- 下一篇:云台、摄像组件及无人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