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减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9865.1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8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高赞亭;宋亮;范高杰;吴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斯沃德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0 | 分类号: | B66B11/00;B66B11/02;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刘静静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底轮 轿架 无机房电梯 减震结构 固定架 中心面 本实用新型 减震垫 矩形框结构 规模生产 现场安装 制造成本 转动安装 交线 电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减震结构,包括矩形框结构的轿架以及安装在轿架底部的轿底轮固定架,轿底轮固定架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轿底轮,两个轿底轮所处在第一中心面与轿架所处的第二中心面夹角布置,轿架底部和轿底轮固定架之间设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中心处在第一中心面和第二中心面的交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减震结构,可以实现电梯的批量规模生产,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便于现场安装和调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无机房电梯在电梯额定载重量不超过2000kg的前提下,通常采用2:1曳引驱动方式,即曳引机通过摩擦力驱动曳引钢丝绳,从而带动位于轿厢顶部(或者底部)的动滑轮和设置于对重顶部的动滑轮,实现电梯轿厢的上下往复运行。近几年随着众多电梯厂商的不断竞争,电梯价格不断降低,电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无机房电梯由于井道空间利用率比较高,用户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但随着潜在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多,五花八门的电梯井道不断涌现,最普遍的需求是,电梯的顶层高度要求越来越矮,底坑深度越挖越浅。
在上述背景下,无机房电梯的轿顶轮结构(即动滑轮上置的结构)被普遍设计成轿底轮结构(即动滑轮下置的结构)。因为2:1曳引比下的轿底滑轮数量为2套,滑轮之间采用轿底轮固定架进行连接,为减少轿底滑轮在轿厢上下运行时产生振动和噪声,通常在轿底轮固定架和轿厢下梁之间增加减震垫等减震装置,一般的减震装置设置2套,对应放置在每套滑轮的上方位置。
在轿底轮装置的2套滑轮中心平面和轿厢2列导轨中心面成一定角度的前提下,简称轿底轮斜置的情况下,因为客户现场井道土建规格各异,电梯轿厢的宽度和深度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带来的难点是:设置在轿底轮固定架两端的左右滑轮(轿底轮),在轿厢深度方向的投影点位置是不变的,当轿厢宽度变化时,由此带来的滑轮中心平面和轿厢2列导轨中心面的角度(下简称“夹角”)时刻变化,这种变化同时也影响了每套滑轮上方的减震垫的实际位置,给电梯生产及安装都带来了困难。
夹角的时刻变化,一方面会加大生产制造精度控制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误差也增大,增加电梯的制造成本。如果安装精度和安装位置的误差超过允许的范围,会导致电梯的运行效果不佳,例如,振动和噪声增加,增加电梯的间接安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减震结构,既可以实现电梯轿底轮减震结构的批量规模生产,同时也便于现场安装和调整。
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减震结构,包括矩形框结构的轿架以及安装在轿架底部的轿底轮固定架,轿底轮固定架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轿底轮,两个轿底轮所处在第一中心面与轿架所处的第二中心面夹角布置,轿架底部和轿底轮固定架之间设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中心处在第一中心面和第二中心面的交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减震结构,适用于大载重的无机房电梯,通过改变减震垫的位置,使减震垫能够适应第一中心面和第二中心面之间的不同夹角大小,便于现场安装和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轿底轮固定架包括两根并排布置的支撑梁,两个轿底轮分别通过水平转轴安装在两根支撑梁之间,且分别邻近支撑梁的对应一端。即两个轿底轮分别安装在支撑梁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垫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缓冲部件,减震垫的底板固定在两根支撑梁的顶面之间。
所述缓冲部件可以采用橡胶、弹簧、聚氨酯等材料,缓冲部件的形状不限,可以采用矩形、圆形、椭圆形等,缓冲部件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减震垫的底板上固定有限制顶板和底板极限间距的顶杆。
所述顶杆用于限制顶板和底板的间距,防止减震垫因过度压缩而失效。
作为优选,所述顶杆为螺杆,螺杆上还套设有与底板相抵的限位锁紧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斯沃德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斯沃德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9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