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集水井预防性泄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49401.0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5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礼;柳俊;佘清雅;程波;刘超群;杨赵停;赵正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E02D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井 地下室底板 泄水装置 滤水层 预防性 地下室 本实用新型 不锈钢套管 浮力 抗浮 地下水 超孔隙水压力 动态平衡状态 施工技术领域 工程事故 经济成本 上部结构 施工过程 土工织物 减压 滤水管 排水泵 压应力 插设 出水 阀门 开孔 拉裂 土体 泄水 紧贴 混凝土 释放 削减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室底板抗浮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集水井预防性泄水装置,用于解决传统地下室底板施工过程中采用被动抗浮设计,费时费工,经济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集水井预防性泄水装置,它包括集水井以及设置在集水井两侧的滤水层、紧贴滤水层的土体设置的土工织物、插设于滤水层的开孔滤水管、不锈钢套管、设置于不锈钢套管出水端的阀门,该装置通过将地下水集中排至集水井,再通过排水泵外抽来释放和削减地下水对地下室底板的浮力,达到泄水减压的目的,从而大幅减少了施工造成的超孔隙水压力对地下室底板的压应力,使地下室底板下浮力与上部结构自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防止了混凝土被拉裂,减少了工程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室底板抗浮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集水井预防性泄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抗浮措施主要有自重抗浮、压重抗浮以及抗浮桩(或锚杆),均属被动抗浮设计,费时费工,经济成本高。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提供一种经济、施工简单的新型抗浮技术,在保证地下结构具有足够的冗余抗浮力的前提下,还能够抵御地下水位突然上涨时引起的超额水浮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集水井预防性泄水装置,针对施工阶段地下水位上升后作用于局部地下室底板的水压力大幅增长的问题,超过结构自重压力导致基础底部局部上浮隆起引起梁柱节点开裂。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地下水由管道集中排至集水井,再通过水泵外抽来释放和削减地下水对底板的浮力,达到泄水减压的目的,使底板下浮力与上部结构自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集水井预防性泄水装置,它设置于地下室底板周边,它包括集水井以及分别设置于集水井两侧的排水构件,所述排水构件主要包括滤水层、铺贴于所述滤水层土方表面的土工织物、插设于所述滤水层内的滤水管,以及与集水井连通的不锈钢套管;所述滤水管外表面包裹有土工织物,所述滤水管在集水井井壁中与所述不锈钢套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不锈钢套管的出口端设有过滤器和阀门,开启所述阀门,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地下水依次通过所述土工织物进入所述滤水层、流经滤水管和不锈钢套管经三级过滤流入所述集水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集水井预防性泄水装置,它包括集水井以及设置在集水井两侧的滤水层、紧贴滤水层的土体设置的土工织物、插设于滤水层的开孔滤水管、不锈钢套管、设置于不锈钢套管出水端的阀门,其中,滤水层采用粒径10mm~80mm碎石和土工织物,保证了导水系统的畅通,集水井还可以收集雨水供后续工程使用,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集水井预防性泄水装置,通过将地下水经一定途径集中排至集水井,再通过水泵外抽来释放和削减地下水对地下室底板的浮力,达到泄水减压的目的,从而大幅减少了施工造成的超孔隙水压力对地下室底板的压应力,使地下室底板下浮力与上部结构自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被拉裂,从而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3)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集水井预防性泄水装置,施工方便,泄水减压效果好,具有较好地推广价值。
进一步地,所述滤水层由粒径10mm~80mm碎石级配组成,保证了导水系统的畅通。
进一步地,所述滤水层的厚度为400mm,不仅能够保证水流的正常通行,而且能够起到过滤泥沙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取材方便,保证较佳地滤水效果,所述滤水管为管径80mm、孔径5mm的开孔PVC管。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施工造成的超孔隙水压力对底板的压应力,所述不锈钢套管与所述滤水层之间设有砂浆密封层,并嵌设有遇水膨胀防水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49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
- 下一篇:一种集水坑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