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咬胶棒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2925.9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6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梁颖;李春林;彭菊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颖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段泽贤 |
地址: | 550005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形本体 筋条 咬胶 注塑成型方式 本实用新型 辅助定位 透明牙套 一体制成 柱状部 角向 均布 贴合 制造 | ||
一种咬胶棒,其包括由弹性材料通过注塑成型方式一体制成的柱状部和X型部,所述X型部包括柱形本体和四个在径向截面上角向均布的筋条,所述筋条的厚度为所述柱形本体的半径的1/3‑2/5,所述筋条的半径为所述柱形本体的半径的1.5‑2.5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咬胶棒,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可有效对透明牙套实现辅助定位贴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正畸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咬胶棒。
背景技术
在口腔医学领域,正畸治疗主要通过各种矫正装置来调整面部骨骼、牙齿及颌面部的神经及肌肉之间的协调性,也就是调整上下颌骨之间,上下牙齿之间、牙齿与颌骨之间和联系它们的神经及肌肉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其最终矫治目标是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和美观。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主要依靠在口腔内部或外部戴用矫治器,对牙齿、牙槽骨及颌骨施加适当的“生物力”,使其产生生理性移动,从而矫治错(牙合)畸形。隐形矫治通过隐形牙套的外部施力来移动牙齿,所以只有隐形牙套和牙齿紧密贴合,才能获得正确且足够的力量去改变牙齿的位置。光靠手指推,很难保证完美贴合,贴合不好可能导致戴的不爽,矫正效果还差。
咬胶是专门针对隐形矫治配套生产的硅胶棒,能够帮助更好地戴上牙套、保持贴合,是保证隐形矫治疗效的重要工具。咬胶还能帮助锻炼咀嚼肌,强化咀嚼功能、降低出现“牙套脸”的风险。咬胶棒的使用过程通常为:用手将隐形牙套就位后,拿住咬胶的一端,将另一端放入口中轻咬,从口腔一边到另外一边,确保每个牙齿都被咬到。
现有的咬胶棒通常采用如中国专利CN205019180U所提供的用于牙套佩戴的咬胶棒的类似结构,也就是说,现有的咬胶棒通常只是简单的由诸如聚丙烯这样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圆柱状结构。这种结构在使用时通常只有比较少的部位能与牙齿的咬合部位接触,因此一方面难以辅助透明牙套定位,另一方面由于仅有少部分结构频繁受力,从而容易造成在大部分结构还正常的情况下,由于频繁受力部位的疲劳寿命过期,而丧失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咬胶棒,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咬胶棒,其包括由弹性材料通过注塑成型方式一体制成的柱状部和X型部,所述X型部包括柱形本体和四个在径向截面上角向均布的筋条,所述筋条的厚度为所述柱形本体的半径的1/3-2/5,所述筋条的半径为所述柱形本体的半径的1.5-2.5倍。
优选地,所述柱状部的长度为30-60mm,所述X型部的长度为20-40mm。
优选地,所述柱状部的半径为所述柱形本体的半径的0.8-1.2倍。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咬胶棒,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可有效对透明牙套实现辅助定位贴合。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咬胶棒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向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颖,未经梁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29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机床加工成型的定制式隐形牙齿矫治器
- 下一篇:一种隐形咬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