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陶瓷膜处理涂装车间的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13543.1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6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智锋;郭涛;康玲;蒋晓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创想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54 | 分类号: | B01D46/54;F28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过滤 涂装车间 换热箱 冷却盘 陶瓷膜 本实用新型 换热装置 脱氧水 冷却 电机驱动 结束阶段 冷却介质 蒸汽冷却 蒸汽形成 出液口 换热管 进液口 排液管 输气管 吸水泵 散热 风机 导管 落下 气罐 上浮 底座 水珠 应用 转动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陶瓷膜处理涂装车间的换热装置,包括底座,本实用新型通过抽蒸汽风机将涂装车间用后的蒸汽抽放到入气罐中,通过蒸汽上浮从输气管流入换热箱一和换热箱二,而换热箱中的换热管的进液口与通入脱氧水,由脱氧水作为冷却介质吸收蒸汽的热量后从出液口中排出,而冷却后的蒸汽形成水流由导管进入排液管中,再由吸水泵排入过滤罐中,由过滤罐内固定安装的陶瓷膜对液体进行过滤,从而减少水中的杂质;同时设备在初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蒸汽在不被完全冷却的情况下流入过滤罐中,在与冷却盘接触后散热形成水珠落下,通过电机驱动冷却盘转动避免冷却盘只有局部与蒸汽接触,降低了蒸汽冷却的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过滤换热装置,具体是一种应用陶瓷膜处理涂装车间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大多汽车涂装车间生产都离不开蒸汽,而车间在使用完蒸汽后一般冷却会对其他物件进行使用,同时当换热装置中的换热管需要检修时,关闭对应的电控阀后导致整个设备处于休眠状态,导致影响设备的工作;并且在蒸汽再循环利用时使用前却不进行过滤,而现有一种陶瓷膜,密布微孔,根据在一定的膜孔径范围内,渗透的物质分子直径不同则渗透率不同,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料液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阻止水中的悬浮物、胶和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通过,从而可提高过滤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陶瓷膜处理涂装车间的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陶瓷膜处理涂装车间的换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固定设置的抽蒸汽风机、入气罐、换热箱一、换热箱二、吸水泵以及过滤罐;所述抽蒸汽风机的抽汽口与涂装车间的排汽管固定连接,且抽蒸汽风机的排汽口通过导管贯穿入气罐的侧壁并延伸至入气罐内部;所述入气罐的顶部与输气管的一端相互连通,且输气管的另一端与三通管顶部的接口固定连接,三通管的其余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由支管、电控阀、换热箱一、排液管、换热管、进液口和出液口口组成,所述支管的一端与三通管的一个接口固定连接,支管上安装有固定设置的电控阀,且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换热箱一中,所述换热箱一内部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换热管,且换热管安装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延伸出换热箱一的上表面,所述换热箱一的底部通过导管与排液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由支管、电控阀、换热箱二、排液管、换热管、进液口和出液口口组成,且第二换热装置与第一换热装置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排液管的出水端与吸水泵的入液端固定连接,且吸水泵的排液端通过导管与过滤罐输液口相互连通;所述过滤罐内部输液口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陶瓷膜,且过滤罐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一端连接,且转轴的另一端贯穿过滤罐的上表面并与冷却盘连接;所述过滤罐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气罐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观察窗,且过滤罐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水位监测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气罐被贯穿的侧壁处安装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盘呈导圆锥型,且冷却盘表面镀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创想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创想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3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