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管旋塞阀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12679.0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2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彭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9/22 | 分类号: | A61M39/2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管 旋塞阀 引流管 患者胸腔 引流瓶 连通 本实用新型 便捷性 重量轻 导通 气积 逆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流管旋塞阀组件,设置在患者胸腔和一引流瓶之间的引流管通路上,包括一旋塞阀、一第一连接管以及一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及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旋塞阀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旋塞阀两侧,通过控制所述旋塞阀可以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是否导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引流管与患者胸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引流管与引流瓶连通。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能够有效防止积气积液逆流,且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安全性及操作便捷性均较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引流管旋塞阀组件。
背景技术
在胸外科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引流管应用广泛,引流管的一端插入患者胸腔内,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引流瓶或引流袋,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在使用引流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胸腔引流的密闭性,由于胸腔内是负压,为了防止积气积液逆流,造成人为气胸或胸腔感染,需要保持引流瓶或引流袋低于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60cm,患者无法自由活动。当患者必须下床活动时,现在通常采取血管钳双钳夹闭引流管的方式。采用血管钳夹闭引流管的方式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首先,血管钳材质较重,体积也较大,夹在引流管上容易造成患者的不适,同时会对引流管造成拖拽,增加了引流管滑脱的风险,患者在下床活动、外出检查时无法有效防止气、液逆流导致的气胸或感染。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知识缺乏、医护人员宣教不到位、意外原因等因素,采用现有血管钳夹闭引流管的方式在安全性及操作便捷性方面均存在较大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管旋塞阀组件,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设置在引流管上,通过操作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控制患者胸腔和引流瓶通路的通断,无需使用血管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流管旋塞阀组件,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一端连接一第一引流管,且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患者胸腔连接,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另一端连接一第二引流管,且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引流瓶连接,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包括一旋塞阀、一第一连接管以及一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及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旋塞阀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旋塞阀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引流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引流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旋塞阀包括一阀体、一旋钮以及一阀塞,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相对的设置在所述阀体两侧,所述阀塞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所述旋钮穿过所述阀体垂直于所述阀塞与所述阀塞连接,所述阀塞具有一通道,所述通道穿透所述阀塞,当所述阀塞旋转至所述通道导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时,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阀塞旋转至所述通道不导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时,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当所述旋钮旋转0°时,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旋钮旋转90°时,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具有一圈第一环形倒刺,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端部具有一圈第二环形倒刺,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所述第一环形倒刺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引流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具有所述第二环形倒刺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引流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引流管旋塞阀组件的优点在于:所述引流管旋塞阀组件能够有效防止积气积液逆流,且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安全性及操作便捷性均较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2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尿输液三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松脱理疗电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