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生物膜河道治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98092.9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1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孔维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北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10;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膜 生物膜反应器 智能控制系统 河道治理 智能化 微生物 微生物功能菌 本实用新型 水体污染物 智能化电控 生物体 净化效果 水体净化 系统设置 优势菌群 聚集体 充氧 厌氧 去除 水体 基层 多样性 河道 生长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化生物膜河道治理系统,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和由所述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的生物膜反应器;所述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生物膜腔,位于生物膜腔上部的充氧腔,所述生物膜腔内设有生物膜,所述生物膜包括高分子基层,所述高分子基层上设有生物体层,本系统设置了智能化电控系统,通过投加有益微生物功能菌,在水体中迅速形成优势菌群共同作用,见效快,净化效果显著持久;促进“土著”微生物的生长,河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层状聚集体,加速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和对水体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化生物膜河道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是采用曝气复氧的生态治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曝气,让水体中溶氧氧提高,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将其有机污染物降解生化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及微生物细胞,氨氮则在好氧过程生成硝态氮,然后在缺氧和厌氧环境下则生成氮气,水体中的磷元素则作为合成细胞的必要元素参与细胞的合成和能量代谢的必要元素富集在细胞中,含硫化合物生成硫酸根,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形成的生物污泥则会脱落被水体带走或通过人工清理将其送至固废处理区。
在好氧过程中,有机物的转化途径为:
在好氧过程氨氮的转化途径为:
NH4++1.5O2→NO2-+H2O+2H+
NO2-+0.5O2→NO3-
NH4++2O2→NO3-+H2O+2H+
在缺氧和厌氧过程:
NO3-+5[H]→0.5N2+2H2O+OH-
NO2-+3[H]→0.5N2+H2O+OH-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水体是流动的,形成的对污染物去除的微生物会随着水体的流动不断的形成,但这个过程还受其它环境的影响例如污染程度、水流流速、温度等,同时生成的适应性微生物又会随水体流动不断的被带走,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治理的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化生物膜河道治理系统,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和由所述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的生物膜反应器;
所述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生物膜腔,位于生物膜腔上部的充氧腔,所述生物膜腔内设有生物膜,所述生物膜包括高分子基层,所述高分子基层上设有生物体层;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高效微生物菌储罐、曝气泵,所述高效微生物菌储罐上连接补菌管道并与所述生物膜腔连通;所述曝气泵上连接有曝气管道并与所述充氧腔连通;补菌管道上连接有投加泵和第一电控阀;所述曝气管道上设有第二电控阀。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基层包括聚醚醚酮薄膜、位于所述聚醚醚酮薄膜两侧的纳米纤维膜,所述聚醚醚酮薄膜远离所述充氧腔的一侧与所述纳米纤维膜之间填充有微曝气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北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北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980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浮岛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过滤膜污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