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眼周穴位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91891.3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9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闵龙学;高光延;金中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闵龙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H3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何文豪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导层 导电丝 辅助层 太阳穴 眼部肌肉 生物电 透气孔 穴位贴 树脂 血液 医用压敏胶 导电涤纶 皮肤表面 生物电流 顺畅流通 血液循环 循环流通 眼疲劳 放松 穴位 金丝 眼部 粘贴 缓解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眼周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层,所述辅助层上设有传导层,所述辅助层和传导层中间设有透气孔,所述传导层上设有导电丝和树脂丝,所述导电丝和树脂丝置于透气孔上,所述传导层上设有医用压敏胶;眼周穴位贴通过粘贴在太阳穴皮肤表面导电丝,导电丝由导电涤纶制成的金丝,利用人体本身生物电流活性,使不正常生物电流向上下左右方向流动的活性,使其恢复正常电流;太阳穴周围的生物电促进眼周血液的顺畅流通,放松眼部肌肉,加快血液的循环流通,从而增强眼部周围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达到缓解眼疲劳、振奋精神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穴位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眼周穴位贴。
背景技术
电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生物学家认为,组成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是一台微型发电机。细胞膜内外带有相反的电荷,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膜内外的钾、钠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是产生细胞生物电的基础。但是,生物电的电压很低、电流很弱,要用精密仪器才能测量到,因此生物电直到1786年才由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首先发现。
人体任何一个细微的活动都与生物电有关,外界的刺激、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眼睛开闭、大脑思维等,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产生和变化。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后,感觉器官就会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便根据兴奋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发出指令。然后传出神经将大脑的指令传给相关的效应器官,它会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兴奋,就是生物电。也就是说,感官和大脑之间的“刺激反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电的传导来实现的。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产生5~6毫伏的电压,读书或思考问题时大脑产生0.2~1毫伏的电压。正常人的心脏、肌肉、视网膜、大脑等的生物电变化都是很有规律的。因此,将患者的心电图、肌电图、视网膜电图、脑电图等与健康人作比较,就可以发生疾病所在。
中医里经常提到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实际指的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人体的十二正经及七经八脉,也就是经络。当我们的肌肉、骨骼、脏腑发生病变时,相关经络、穴位的生物电能、电阻就会发生变化。人体的皮肤上流着40-50微安的电流,这种人体的细微电流是根据环境、健康状态随时改变人体健康状态的尺度,如果在人体内出现疼痛或伤口,则在那个问题部位或磁场中出现异常的电流,当人体的皮肤上流低于40-50微安的电流细胞就处于休眠、坏死的状态,不参与日常的体循环。通过外界生物电激活细胞着时间的推移或治愈,生物电流也逐渐恢复正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利用人体本身生物电流活性,使不正常生物电流向上下左右方向流动,使其恢复正常生物电流,提出眼周穴位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眼周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层,所述辅助层上设有传导层,所述辅助层和传导层中间设有透气孔,所述传导层上设有导电丝和树脂丝,所述导电丝和树脂丝置于透气孔上,所述传导层上设有医用压敏胶。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层与传导层之间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层采用无纺布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传导层采用铝箔纸。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丝采用涤纶制成的金丝。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丝采用白色合成树脂丝。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数量至少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丝和树脂丝编织成单丝或单独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丝数量一个,所述树脂丝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闵龙学,未经闵龙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91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撞丹田用健身器材
- 下一篇:一种用于疼痛科的可穿戴颈椎辅助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