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模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5339.3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2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郭磊;李媛;张劲光;姚帅;寇晓适;张科;王栋;周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验装置 阀片 接线端子 上法兰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本实用新型 缺陷模拟 下电极 劣化 内芯 金属粉末喷枪 避雷器本体 电极电气 电气连接 固定设置 局部放电 喷淋装置 试验效果 装置结构 电极 受潮 加电压 弹簧 下端 绝缘 破损 检测 试验 应用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模拟试验装置,包括试验装置外套、固定设置在试验装置外套内的试验装置内芯、喷淋装置、金属粉末喷枪和劣化阀片,试验装置内芯包括接线端子、上法兰、上电极、下电极、弹簧和阀片,上电极电气连接上法兰,上法兰电气连接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用于试验加电压,阀片的下端与下电极接触。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建立包括避雷器本体内部受潮、个别阀片劣化、绝缘破损或破坏、本体内部局部放电等各类缺陷,并可开展研究这些缺陷的起因、发展过程及检测手段对各种缺陷的有效性。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试验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保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限制系统过电压。避雷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种类较多,包括避雷器本体内部受潮、个别阀片劣化、绝缘破损或破坏、本体内部局部放电等等,而研究这些缺陷的起因、发展过程及检测手段对各种缺陷的有效性对于避雷器早期故障诊断大有裨益。但目前对于模拟避雷器缺陷的研究较少,可以用于模拟避雷器缺陷的模型更是少之又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模拟试验装置,能够可以方便建立模拟避雷器本体内部受潮、个别阀片劣化、绝缘破损或破坏、本体内部局部放电等各类缺陷,便于搜集相关数据,开展研究这些缺陷的起因、发展过程及检测手段对各种缺陷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模拟试验装置,包括试验装置外套14、固定设置在试验装置外套14内的试验装置内芯13、喷淋装置16、金属粉末喷枪15和劣化阀片17,
试验装置内芯13包括接线端子2、上法兰3、上电极19、下电极9、弹簧18和阀片11,上电极19电气连接上法兰3,上法兰3电气连接接线端子2,接线端子2用于试验加电压,阀片11的下端与下电极9接触;
试验装置外套14包括环氧筒6、硅橡胶伞裙5、下法兰10、泄漏电流表7和接地铜排8,硅橡胶伞裙5紧密连接在环氧筒6的外侧,下电极9设置在环氧筒6内底部,下电极9电气连接下法兰10,下法兰10电气连接泄漏电流表7,泄漏电流表7下端通过接地铜排8完成该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模拟试验装置的主接地;
所述的喷淋装置16和金属粉末喷枪15分别设置在试验装置外套14周围,根据需要进行启动和停止。
还包括有环氧支撑条12,所述的环氧支撑条12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叠摞的阀片11两侧,用于起到固定阀片11、防止阀片11偏移的作用,同时方便劣化阀片17的选取替换。
还包括有硅橡胶上护套4,所述的硅橡胶上护套4设置在位于上法兰3的下方、上电极19的外侧,硅橡胶上护套4可以紧密罩在试验装置外套14的上端,防止不必要的雨水及灰尘进入到试验装置内芯13里。
所述的接线端子2、上法兰3与下法兰10的表面均涂覆镀锌防腐材料。
还包括有弹簧18,所述的弹簧18设置在上电极19与阀片11之间,用于使阀片11受力并压紧使其充分接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建立包括避雷器本体内部受潮、个别阀片劣化、绝缘破损或破坏、本体内部局部放电等各类缺陷,并可开展研究这些缺陷的起因、发展过程及检测手段对各种缺陷的有效性。该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模拟试验装置通过模块组装、替换或人工干扰进行缺陷模拟的搭建,人工进行各类缺陷工况的搭建。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试验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试验装置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53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