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果蔬腐败变质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5057.3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1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钟宏星;曾史俊;梁伟健;张晶;余构彬;陈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捷 |
地址: | 510316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参数控制 腐败变质 监控主机 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模块 保温壳体 果蔬 主机 主机连接 保温壳 传统的 经验化 数据化 准确率 体内 监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果蔬腐败变质监控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果蔬的保温壳体,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保温壳体外的监控主机和环境参数控制主机,所述保温壳体内设置有传感器模块和环境参数控制通道,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监控主机连接,所述环境参数控制通道与所述环境参数控制主机连接,且所述环境参数控制主机与所述监控主机连接。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对一种或多种果蔬试样进行持续监控,并可对其腐败变质情况的判别实现数据化判别来代替传统的经验化判别,具有方便快速、效率高、判断准确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蔬腐败变质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导致果蔬(水果、蔬菜)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包括植物生理、化学和微生物方面的败坏。生理腐败是由于果蔬的生理作用产生乙烯气体,该气体导致果蔬黄化、软化、腐败变质。而化学败坏是由于果蔬内部的化学成分与氧气、水等物质或者加工设备、容器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这些不良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分解、合成、溶解等,会导致产品的变色、变味、软烂、维生素损失等质量问题的产生。微生物败坏就与微生物有关;微生物的繁殖与环境的温度、湿度、压力、气体成分直接相关。
传统的保鲜工艺是在水果和蔬菜的表皮和表皮外覆盖着一层蜡质状物质,这种物质有防止微生物侵入的作用,因此一般正常的果蔬内部组织是无菌的。但是当果蔬表皮组织受到昆虫的刺伤或其它机械损伤时,微生物就会从此侵入并进行繁殖,从而促进果蔬的腐烂变质,尤其是成熟度高的果蔬更易损伤。水果蔬菜的保鲜工艺也关系到成本问题,显然,覆盖蜡层保鲜的方式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可操作性不强,也是被动的保鲜方式。水果与蔬菜的物质组成特点是以碳水化合物和水为主,水分含量高,这些是果蔬容易引起微生物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水果85%、蔬菜88%);其次水果pH<4.5,蔬菜pH5~7之间,这决定了水果蔬菜中能进行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的类群。
引起水果变质的微生物,开始只能是酵母菌、霉菌;而引起蔬菜变质的微生物是霉菌、酵母菌和少数细菌。最常见的现象是首先霉菌在果蔬表皮损伤处繁殖或者在果蔬表面有污染物粘附的区域繁殖,侵入果蔬组织后,组织壁的纤维素首先被破坏,进而分解果胶、蛋白质、淀粉、有机酸、糖类,继而酵母菌和细菌开始繁殖。由于微生物繁殖,果蔬外观上就表现出深色的斑点,组织变得松软,发绵,凹陷、变形,并逐渐变成浆液状甚至是水液状,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味道,如酸味、芳香味,酒味等。水果和蔬菜腐败变质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在此过程中一系列的环境参数变化也是错综复杂。
目前,国内外果蔬保鲜新方法有:1、冷温高湿储藏法;2、可食性果蔬保鲜剂;3、高温处理保鲜法;4、新型塑料保鲜膜;5、减压处理保鲜法等方法。利用上述保鲜方法有利于果蔬长期贮藏。但是,目前却缺乏对贮藏果蔬的腐败变质进行监测评估的监控装置,难以对长期贮藏的果蔬进行统一标准的判断其腐败变质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果蔬腐败变质监控装置,利用该监控装置,可对一种或多种果蔬试样进行持续监控,并可对其腐败变质情况的判别实现数据化判别来代替传统的经验化判别。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果蔬腐败变质监控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果蔬的保温壳体,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保温壳体外的监控主机和环境参数控制主机,所述保温壳体内设置有传感器模块和环境参数控制通道,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监控主机连接,所述环境参数控制通道与所述环境参数控制主机连接,且所述环境参数控制主机与所述监控主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监控主机包括有主控模块,均与该主控模块连接的计时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人机界面操作模块、通信接口、传感器网络接口以及环境参数控制接口,所述传感器网络接口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接口与所述环境参数控制主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包括固定网络接口、无线网络接口或物联网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5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