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隔音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5050.1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4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胡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海大门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20 | 分类号: | E06B5/20;E06B7/23;E06B3/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胶管 门体 聚氨酯海绵层 门框 挤压胶条 外面板 微穿孔板 蜂窝层 隔音门 内面板 本实用新型 侧面 隔音效果 面板方向 吸声性能 排气孔 上门体 体接触 支撑筋 铰接 铝板 向内 与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隔音门,包括门框和铰接在门框一侧的门体,门框与门体接触的侧面上设有一圈密封胶管,密封胶管上设有多个排气孔,门体与门框接触的侧面上设有一圈与密封胶管相对应的挤压胶条,当关上门体时,挤压胶条与密封胶管紧密接触,门体包括外面板和内面板,沿外面板向内面板方向,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聚氨酯海绵层、第一微穿孔板、第一蜂窝层、铝板、第二蜂窝层、第二微穿孔板和第二聚氨酯海绵层;所述第一聚氨酯海绵层和第二聚氨酯海绵层中均设有多个支撑筋。密封胶管和挤压胶条紧密接触,提高了门体自身的隔音效果,提高了门体的吸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隔音门。
背景技术
当前,噪声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建筑物的声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果围护结构由透射系数不同的两种以上构件组成,如果要把整体隔声量提高,首先应把隔声性能最差构件的隔声量提高。如安装有门的墙体,尽管墙体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但是由于安装有隔声量比它低的门,从而使这种组合结构的隔声量效果大大降低。所以,提高防盗门的隔声量对于提高围护结构的隔声量来说是主要途径,然而防盗门的隔声性能受边框间缝隙和隔音门本身结构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防盗门进行整体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门体具备吸声隔音效果的新型隔音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隔音门,包括门框和铰接在门框一侧的门体,所述门框与门体接触的侧面上设有一圈密封胶管,所述密封胶管上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门体与门框接触的侧面上设有一圈与密封胶管相对应的挤压胶条,当关上门体时,所述挤压胶条与密封胶管紧密接触,所述门体包括外面板和内面板,沿外面板向内面板方向,所述外面板和内面板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聚氨酯海绵层、第一微穿孔板、第一蜂窝层、铝板、第二蜂窝层、第二微穿孔板和第二聚氨酯海绵层,所述第一聚氨酯海绵层和第二聚氨酯海绵层中均设有多个支撑筋。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隔音门,进一步说明为,所述挤压胶条包括固定基部和挤压部,所述固定基部通过螺钉与门体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隔音门,进一步说明为,所述密封胶管包括固定根部和胶管部,所述固定根部通过螺钉与门框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隔音门,进一步说明为,所述第一蜂窝层和第二蜂窝层上均布有多个蜂窝格,所述蜂窝格中均填充有消音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密封胶管和挤压胶条,从而当关上门体时,挤压胶条挤压密封胶管,密封胶管变形,使得密封胶管中的空气可迅速排出,从而使密封胶管和挤压胶条紧密接触,提高了门体和门框之间的密封效果,也提高了门体和门框之间缝隙的隔音效果;2、通过将门体内部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了门体自身的隔音效果,提高了门体的吸声性能,减少了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密封胶管和挤压胶条结构示意图。
图3为门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蜂窝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框;2、门体;201、外面板;202、内面板;203、第一聚氨酯海绵层;204、第一微穿孔板;205、第一蜂窝层;206、铝板;207、第二蜂窝层;208、第二微穿孔板;209、第二聚氨酯海绵层;3、密封胶管;301、固定根部;302、胶管部;4、排气孔;5、挤压胶条;501、固定基部;502、挤压部;6、磁铁;7、铁块;8、支撑筋;9、消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海大门窗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海大门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5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