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弧型金属线打捆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4414.4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6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向阳;郭志强;郭江涛;段华伟;刘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思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02 | 分类号: | B65H54/02;B65H5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1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线 打捆 导向圆弧 导向装置 圆弧型 打结 本实用新型 金属线圈 十字架 定位块 定位柱 防打结 内导向 固接 圆环 损伤 便利 保证 | ||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弧型金属线打捆导向装置,包括固接圆环、外导向圆弧、内导向圆弧、侧导向圆弧、过渡十字架、防打结金属线、定位柱和定位块等几部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降低金属线在打捆过程中的损伤,并可保证金属线圈的有序性,而且过程不会出现金属线打结现象,能够大幅提升金属线打捆的效率和质量,并为后序的包装带来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线材加工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金属线加工设备上的打捆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线加工设备的打捆导向装置为垂直型,在导向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声,而且容易出现交错打结等不良现象,甚至装置本身会对金属线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不适合应用于对高精度金属线的加工;另一方面,目前的打捆导向装置与金属线接收机构配合不够紧密,在打捆过程中容易造成金属线接收机构发生偏移,并由此导致金属线圈蓬松,给后序包装带来较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使用效果好的圆弧型金属打捆导向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弧型金属线打捆导向装置,包括固接圆环、外导向圆弧、内导向圆弧、侧导向圆弧、过渡十字架、防打结金属线、定位柱和定位块等几部分。
所述固接圆环为圆环宽度为5-10cm、厚度为0.8-1.8cm的钢板,其特征在于其上均匀分布有6个螺栓孔,用于通过螺栓将本实用新型连接至金属线加工设备尾端。
所述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所在的圆为同心圆,且弧长均为四分之一圆周,其中外导向圆弧所在圆的半径为80-150cm,内导向圆弧所在圆的半径为30-100cmm,而且两圆弧间的距离为50-100cm,优选地,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为厚度为0.8-1.8cm的钢板。
所述固接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位于所述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截面的中心处,所述固接圆环的外圆直径比所述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之间的距离大2-5cm。
所述侧导向圆弧为厚度为0.8-1.8cm的钢板,宽度为所述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间距的一半,所述侧导向圆弧的弧度为π/2,且与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之间的钢板面垂直焊接,焊接点均位于两者中心线上。
所述侧导向圆弧在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之间钢板的两侧各有一个。
所述内导向圆弧底端和所述侧导向圆弧外底端各焊接有一个定位柱,用于确定金属线接收机构的位置。
所述定位柱为直径为0.5-1cm、长度为1-4cm的铁丝。
所述过渡十字架用于连接固接圆环与外导向圆弧、内导向圆弧和侧导向圆弧,连接方式为焊接。
所述防打结金属线为直径为0.5-1cm、长度为30-100cm的铁丝,其一端焊接于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之间的钢板面上,焊接点与外导向圆弧的间距等于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间距的1/4长度;另一端向下,所述防打结金属线整体向上弯曲;所述防打结金属线在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之间钢板的两侧各有一个。
所述定位块焊接侧导向圆弧、外导向圆弧和内导向圆弧所形成的十字点处,用于确定金属线接收机构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圆弧型金属线打捆导向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固接圆环将本装置与金属线加工设备尾端连接,金属线圈则通过固接圆环沿着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导向圆弧、内导向圆弧和侧导向圆弧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金属线接收机构,金属线和本装置均通过圆弧面接触,可有效避免对金属线的损伤;
2、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柱和定位块将本装置与金属线接收机构准确定位,能够防止金属线接收机构发生较大偏移,这有利于确保金属线掉落位置的一致性,可更方便金属线的打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思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思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44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