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用的切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79964.7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17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越智能技术研究(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臂 支撑底板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 切换系统 卡置 本实用新型 收容腔体 锁紧机构 伸缩杆 收容孔 支撑台 气缸 工作效率高 气缸驱动 可伸缩 伸缩 收容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用的切换系统,包括:锁紧机构,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设置有支撑底板,且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支撑底板之间形成有收容腔体;切换设备,用于收容在收容腔体中;其中,支撑底板和切换设备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卡置台,其中卡置台设置有第一收容孔,支撑底板和切换设备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设有可伸缩设置在第一收容孔的第一伸缩杆。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用的切换系统通过驱动第一气缸驱动第一伸缩杆的伸缩,能够有效将切换设备卡置在锁紧机构中,操作简单,且工作效率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用的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是一种自流式的生产加工设备,无论轻工业还是重工业,对于自动化生产线都有着较高的需求。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各种产品或设备,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自动化生产线所用到的工位房能够对设备进行运输等,然而,设备切换到工位房的锁紧机构时,需要人工将设备切换到工位房的锁紧机构上,操作困难且工作效率低,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用的切换系统,通过驱动第一气缸驱动第一伸缩杆的伸缩,能够有效将切换设备卡置在锁紧机构中,操作简单,且工作效率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用的切换系统,包括:锁紧机构,其中锁紧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设置有支撑底板,且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支撑底板之间形成有收容腔体;切换设备,用于收容在收容腔体中;其中,支撑底板和切换设备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卡置台,其中卡置台设置有第一收容孔,支撑底板和切换设备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设有可伸缩设置在第一收容孔的第一伸缩杆,以通过第一伸缩杆将切换设备卡置在收容腔体中。
其中,第一支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气缸,其中第二气缸的第二伸缩杆设有第一支撑板,以通过第二伸缩杆带动第一支撑板升降,以带动收容在收容腔体中的切换设备升降。
其中,支撑底板包括竖直底板和设置在竖直底板的两侧端的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其中竖直底板、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呈凹型状设置,且第一延伸板设有与第一支撑板对应的第一收容开槽,以使得第一支撑板可升降设置在第一收容开槽内。
其中,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卡置切换设备的多个第一定位钉。
其中,第二支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三气缸,其中第三气缸的第三伸缩杆设有第二支撑板,以通过第三伸缩杆带动第二支撑板升降,以带动收容在收容腔体中的切换设备升降。
其中,第二延伸板设有与第二支撑板对应的第二收容开槽,以使得第二支撑板可升降设置在第二收容开槽内。
其中,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二固定板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卡置切换设备的多个第二定位钉。
其中,切换设备设置有卡置台,支撑底板设置有支撑台,其中第一气缸设置在支撑台远离卡置台的一侧端上,且支撑台设有第一通孔,第一伸缩杆穿设在第一通孔中。
其中,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第一支撑台设置在竖直底板靠近第一延伸板的一端上,第二支撑台设置在竖直底板靠近第二延伸板的另一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越智能技术研究(广州)有限公司,未经黎越智能技术研究(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79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