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焦炉余热联合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76636.1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4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白石;李祥;闫云龙;王小宁;宋选利;周聪勇;李雪峰;贾旭涛;杨亚钊;汪剑;梁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机组 汽包 煤气初冷器 除氧器 换热器 上升管 冷却塔 联合回收系统 潜热回收系统 显热回收系统 焦炉余热 焦炉 补水箱 热力站 本实用新型 荒煤气出口 焦炉荒煤气 除氧水泵 蒸汽出口 蒸汽管网 补水泵 荒煤气 余热能 并联 潜热 下段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焦炉余热联合回收系统,包括显热回收系统以及潜热回收系统;所述的显热回收系统包括汽包、除氧器、第一补水箱以及多个上升管换热器,所述的多个上升管换热器分别安装在焦炉的多个荒煤气出口上,多个上升管换热器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至汽包;所述的第一补水箱通过除氧水泵连接至除氧器,除氧器通过第一补水泵连接至汽包,汽包的蒸汽出口连接至蒸汽管网;所述的潜热回收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冷却塔、热力站以及与焦炉连接的煤气初冷器,煤气初冷器的上段分别与热力站以及制冷机组连接,煤气初冷器的下段与制冷机组连接,制冷机组与冷却塔连接;本系统可同时回收焦炉荒煤气显热和潜热,以使荒煤气余热能达到更充分的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焦炉荒煤气显热及潜热生产蒸汽和热水的余热联合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焦化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对于低品位余热的浪费比较严重。在焦化行业的常规型焦炉中,焦炉荒煤气温度一般在600~800℃,一般采用循环氨水进行喷洒冷却至80~85℃,再经过初冷器进一步降温至21~35℃。在此过程中,焦炉荒煤气的显热和潜热均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能量的大量浪费。近年来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可有效回收荒煤气显热,但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另外,也有成功利用初冷器余热生产热水的案例,但仅用来进行冬季采暖。而且在进行上升管余热回收改造或初冷器余热回收改造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对显热回收与潜热回收的相互影响,导致进行上升管余热回收后,初冷器偏离原有设计工况,余热回收装置回收装置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焦炉余热联合回收系统,该系统用以同时回收焦炉荒煤气显热和潜热,解决焦炉荒煤气显热及潜热回收中的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问题;此外通过潜热的回收,实现了热能梯级利用,能量就地利用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焦炉余热联合回收系统,包括显热回收系统以及潜热回收系统;
所述的显热回收系统包括汽包、除氧器、第一补水箱以及多个上升管换热器,所述的多个上升管换热器分别安装在焦炉的多个荒煤气出口上,多个上升管换热器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至汽包;所述的第一补水箱通过除氧水泵连接至除氧器,除氧器通过第一补水泵连接至汽包,汽包的蒸汽出口连接至蒸汽管网;
所述的潜热回收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冷却塔、热力站以及与焦炉荒煤气集气管道连接的煤气初冷器,煤气初冷器的上段分别与热力站以及制冷机组连接,煤气初冷器的下段与制冷机组连接,制冷机组与冷却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个上升管换热器的进水口分别通过第一进水管共同连接至进水总管,进水总管连接至汽包的下降管;所述的多个上升管换热器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一出水管连接至出水总管,出水总管连接至汽包的上升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水总管上安装有换热循环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的每个上升管换热器的荒煤气出口处安装有温度计,第一进水管上安装有电动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的显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定期排污扩容器以及连续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扩容器、连续排污扩容器分别连接在汽包不同的排污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冷机组采用热水型溴化锂机组。
进一步地,所述的煤气初冷器的上段的进口、出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热水型溴化锂机组的热水循环系统的出口、进口,所述的煤气初冷器的下段的进口、出口分别连接至热水型溴化锂机组的冷冻水出口、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水型溴化锂机组的冷却水进口、出口分别通过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连接至所述冷却塔,所述的冷却水出水管上安装有冷却水循环泵。
进一步地,所述的潜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补水箱,第二补水箱通过第二补水泵连接热水型溴化锂机组以及煤气初冷器的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766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