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9080.5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4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马贺红;王彦壮;冯茹珠;郭琪;方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淮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4D13/18;E03B3/02;E04D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许亚峰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面 蓄水箱体 太阳能电板 主体顶部 本实用新型 节能屋面 绿色建筑 通孔 雨水 蓄水 建筑技术领域 电磁控制阀 电能资源 电源电性 过滤网板 均匀设置 排水支管 雨水集中 雨水资源 稳压器 内腔 排出 蓄能 太阳能 过滤 天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技术领域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屋面主体,所述屋面主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蓄水通孔和太阳能电板,且太阳能电板通过稳压器与外界蓄能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屋面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蓄水箱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蓄水通孔将屋面主体顶部的雨水集中的收集到蓄水箱体的内腔,收集到蓄水箱体中的雨水通过过滤网板过滤后,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控制阀的打开,使蓄水箱体中收集的雨水能够通过排水支管排出被利用,减少雨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屋面主体顶部均匀设置的太阳能电板,方便在天气好的时候对屋面主体顶部太阳能的利用,从而实现对电能资源的节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背景技术
屋面是指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也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占据屋顶的较大面积,或者说屋面是屋顶中面积较大的部分。一般包含砼现浇楼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排水系统、女儿墙及避雷措施等,特殊工程时还有瓦面的施工,中国城市高速发展对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需求与日俱增,绿色建筑屋面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生态、可循环、延长使用寿命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功能。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0494572.9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屋面结构,具体内容为: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屋面结构,包括光伏发电装置、雨水收集装置、天然采光装置和基础屋面结构;基础屋面结构包括水平屋面结构和带倾角屋面结构,水平屋面结构和带倾角屋面结构相连接;光伏发电装置设置在带倾角屋面结构,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在水平屋面结构和带倾角屋面结构的连接处;天然采光装置设置在带倾角屋面结构下方;将建筑屋面的丰富太阳能资源充分利用在建筑光伏发电、建筑采光、屋面绿化方面,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缓解建筑电力负荷压力,解决城市雨水收集与绿化问题。
这种绿色建筑光能屋面结构,虽然将建筑屋面的丰富太阳能资源充分利用在建筑光伏发电、建筑采光、屋面绿化方面,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缓解建筑电力负荷压力,解决城市雨水收集与绿化问题,但是但是对于雨水的收集量存储量较少,而且没有排水保护措施,当遇到降雨量较多的季节,容易因为收集的雨水长时间的蓄积而造成绿植的死亡,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虽然将建筑屋面的丰富太阳能资源充分利用在建筑光伏发电、建筑采光、屋面绿化方面,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缓解建筑电力负荷压力,解决城市雨水收集与绿化问题,但是但是对于雨水的收集量存储量较少,而且没有排水保护措施,当遇到降雨量较多的季节,容易因为收集的雨水长时间的蓄积而造成绿植的死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屋面主体,所述屋面主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蓄水通孔和太阳能电板,且太阳能电板通过稳压器与外界蓄能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屋面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蓄水箱体,所述蓄水箱体的内腔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限位卡槽,两组所述限位卡槽之间横向安装有过滤网板,所述蓄水箱体的侧壁均匀设置有溢流水管,且溢流水管与蓄水箱体连通,所述屋面主体的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支撑立柱,且支撑立柱与溢流水管交错设置,所述蓄水箱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集流支管,所述集流支管底端之间设置有集流水管,所述集流水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支管,所述排水支管的外壁设置有电磁控制阀,且电磁控制阀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界蓄能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蓄水通孔贯穿屋面主体与蓄水箱体连通,且蓄水通孔均匀设置在太阳能电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限位卡槽与过滤网板之间相互配合,且限位卡槽与过滤网板之间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溢流水管与蓄水箱体连通,且溢流水管的安装在过滤网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集流支管的顶部与蓄水箱体连通,所述集流支管的底部与集流水管连通,所述排水支管的顶部与集流水管连通,所述排水支管的底部与外界水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淮学院,未经黄淮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9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