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隔音耳塞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1521.7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聪;易婷婷;陈锦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8 | 分类号: | A61F11/08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302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绳 耳塞本体 隔音耳塞 蜡丸 本实用新型 舒适性 绳结 佩戴 耳塞 毛细作用 皮肤接触 细菌滋生 一端连接 松紧绳 奶嘴 取下 细菌 阻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隔音耳塞,包括耳塞本体、牵引绳A、牵引绳B,所述耳塞本体呈“奶嘴”形,耳塞本体两端分别设有蜡丸,所述牵引绳B设在耳塞本体中,牵引绳B一端设有绳结B,牵引绳B另一端通过绳结A与牵引绳A一端连接,牵引绳A另一端设有限位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耳塞本体中设置蜡丸,可使蜡丸的油脂通过毛细作用分布到整个耳塞本体,使耳塞本体具有油脂想,提高隔音耳塞佩戴的舒适性,并降低阻挡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减少细菌滋生,同时通过牵引绳A和牵引绳B,便于取下隔音耳塞,且牵引绳A为松紧绳,在不使用时可以回缩,必须影响耳塞佩戴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隔音耳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隔音耳塞。
背景技术
隔音耳塞是一种减噪助眠的辅助工具。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隔音耳塞大部分都采用聚氨基甲酸酯与海绵材质制成。它插入耳道后与外耳道紧密接触,隔绝声音进入中耳和内耳,以达到隔音的目的,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隔音耳塞在睡觉时容易压迫耳塞,使耳塞塞得太深,很容易磨破耳朵里的皮肤,时间长了容易感染,不仅如此,一些耳塞没有牵引绳,在受到压力陷进耳朵后不但难以取出,而且还会诱使外耳道发炎、阻碍耳朵周围的血液循环,致使耳朵红肿、胀痛等等,申请号为20122037440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耳塞,虽然该耳塞设有连接线,但是这条线在佩戴时裸露在外,在睡眠时容易影响与皮肤摩擦,影响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隔音耳塞,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佩戴舒适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隔音耳塞,包括耳塞本体、牵引绳A、牵引绳B,所述耳塞本体呈“奶嘴”形,耳塞本体两端分别设有蜡丸,所述牵引绳B设在耳塞本体中,牵引绳B一端设有绳结B,牵引绳B另一端通过绳结A与牵引绳A一端连接,牵引绳A另一端设有限位结。
所述耳塞本体一侧为入耳部,另一侧为耳外部。
所述耳外部设有凹槽,所述限位结设在凹槽中。
所述牵引绳A为松紧绳,所述牵引绳B为尼龙绳。
所述耳塞本体的材质为多孔聚氨基甲酸酯。
所述耳塞本体长度为2.3cm至2.7cm,入耳部的直径为0.8cm至1.2cm,耳外部的直径为1.2cm至1.8cm。
所述蜡丸的直径为0.4cm至0.6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耳塞本体中设置蜡丸,可使蜡丸的油脂通过毛细作用分布到整个耳塞本体,使耳塞本体具有油脂想,提高隔音耳塞佩戴的舒适性,并降低阻挡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减少细菌滋生,同时通过牵引绳A和牵引绳B,便于取下隔音耳塞,且牵引绳A为松紧绳,在不使用时可以回缩,必须影响耳塞佩戴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耳塞本体,2-蜡丸,3-牵引绳A,4-牵引绳B,5-限位结,6-绳结A,7-绳结B,8-凹槽,9-入耳部,10-耳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学院,未经南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1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个人职业噪声防护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有隔层的picc穿刺用便利式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