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4243.2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8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梅长云;陈炜杰;何柏锋;刘华;刘苗;曹正;李兴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筋 壶体 液体加热容器 本实用新型 凹槽边界 产品噪音 传热效率 加热壶体 加热装置 精准控制 气泡产生 温控器 碰触 破裂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壶体包括壶底,壶底上形成有凸筋和凹槽,凹槽由凸筋围成;加热装置,位于壶底的外表面上,用于加热壶体。该方案通过在壶底上设置凸筋和凹槽,能够在壶底上通过凹槽合理地限定出多个边界,而凸筋能够在气泡上升碰触到凹槽边界上时使气泡产生破裂或与壶底脱离,这样使得壶底产生的气泡只能够在凹槽内进行汇集,这样便能够准确地限定出壶体底部产生的气泡的大小,以实现对产品噪音的精准控制,及增强产品的传热效率,降低温控器早跳的风险。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4月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0388326.4、发明名称为“液体加热容器”、于2018年4月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20611637.8、实用新型名称为“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液体加热容器常采用加热管的方式进行加热,其加热面较小,导致局部功率密度(加热管的功率/加热管在壶底的投影面积)较高,进而引起壶体的底壁面的过热度较大,这样产生的气泡小且密集,从而使得噪声较大。而针对噪音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在壶体的底壁上增加疏水涂层的方法,这样可利用疏水涂层的疏水性,使多个小气泡在壶体底部先逐渐汇聚成大气泡,这样便可减小气泡的脱离量及破裂量,以达到降噪的效果。但该种结构,疏水涂层的接触角较难精准控制,这就导致无法精确地控制产生的气泡的尺寸,而汇集后的大气泡的直径有些甚至会达到10mm以上,这就使得聚集在壶体底壁的气泡较大,从而气泡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壶体内的水与壶体的底壁隔离,这样一方面会使得壶体的底壁的传热效率较低,因而降低了产品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加热管产生的热量会聚集到壶体的底壁上,从而导致壶体的底壁温度过高,这样也就容易造成壶体的底壁进行干烧,因而影响了底部温控器的寿命,同时会产生温控器早跳的风险。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合理控制产生的气泡的大小以降低噪音的液体加热容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包括壶底,所述壶底上形成有凸筋和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凸筋围成;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壶底的外表面上,用于加热所述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4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加热容器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陶加热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