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铊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3860.0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2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蔡秋;刘康书;梁艺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贵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左祝安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池 沉淀池 过滤池 污泥排出装置 氧化反应池 澄清池 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污泥储存池 弹性填料 搅拌装置 进气管 排泥管 蓄水池 填充 进水管出水口 企业经济效益 管路连通 生产效率 斜管填料 出气口 进水管 入口部 底端 左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含铊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池、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澄清池、蓄水池、污泥储存池、搅拌装置;所述过滤池、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澄清池、蓄水池依次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过滤池、澄清池内均分别填充有弹性填料,所述过滤池左端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出水口设置在弹性填料底端;所述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均分别连接搅拌装置;所述絮凝池填充有斜管填料;所述沉淀池、絮凝池还分别连接污泥排出装置,所述污泥排出装置与污泥储存池连接;所述污泥排出装置包括进气管、排泥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设置在排泥管的端口入口部。本实用新型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含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铊,符号Tl,为略带淡蓝色的银白色柔软金属,不溶于水和碱,易溶于酸;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稀有元素,地壳中平均含量为1mg/kg。铊是一种伴生元素,几乎不单独成矿,大多以分散状态同晶形杂质存在于铅、锌、铁、锡铜等金属的硫矿中,常作为金属冶炼的副产物回收和提取。铊是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其危害远大于Hg、Cr和Cd,与As相当。铊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肝、肾有损害作用,吸入和口服可引起急性中毒并且可经皮肤吸收。典型的急性铊中毒有三联征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和脱发等;慢性铊中毒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周围神经病、视神经病、视网膜病及脱发,少数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或中毒性精神病。
但是,目前对铊污水处理采用的沉淀、混凝工艺由于设备设计结构不合理,存在处理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含铊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含铊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池、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澄清池、蓄水池、污泥储存池、搅拌装置;
所述过滤池、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澄清池、蓄水池依次通过管路连通;
所述过滤池、澄清池内均分别填充有弹性填料,所述过滤池左端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出水口设置在弹性填料底端;所述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均分别连接搅拌装置;所述絮凝池填充有斜管填料;所述沉淀池、絮凝池还分别连接污泥排出装置,所述污泥排出装置与污泥储存池连接;
所述污泥排出装置包括进气管、排泥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设置在排泥管的端口入口部。
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支架、驱动电机、涡轮、蜗杆、搅拌叶片;
所述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的壳体均分别与安装支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安装支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涡轮连接,所述涡轮与蜗杆外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的底部与搅拌叶片连接;所述蜗杆通过轴承与安装支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污泥储存池的顶部还通过回流管与絮凝池连接,所述回流管的入口设置在污泥储存池顶部,所述回流管的出口设置在絮凝池的斜管填料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絮凝池底部均分别设置成光滑圆弧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过滤池、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澄清池、蓄水池、污泥储存池、搅拌装置等技术特征。通过先对含铊的污水先进行过滤处理,并在氧化反应池内对铊进行氧化,在通过氧化反应池对铊进行氧化形成沉淀物,并通过污泥排出装置将沉淀池内的沉淀物排出,再通过絮凝池进行絮凝,絮凝时通过污泥排出装置排出底部絮凝沉淀物,有效提高了絮凝的生产效率。进行絮凝后的污水再通过澄清池进行澄清过滤,最后将进行过滤后的水排出到蓄水池内,并将排出的污泥等沉淀物储存在污泥储存池内。具体实施中还将污泥储存池内顶部污泥沉淀物与水的混合物导入到絮凝池内,进一步加速絮凝池内污水处理的絮凝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贵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未经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贵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3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