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乙炔发生器减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32950.X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4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全;李景雯;刘迎夏;原国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源安泰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H21/00 | 分类号: | C10H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8 | 代理人: | 邓金涛 |
地址: | 459000 河南省济源***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壳 惰性气体进气管 乙炔发生器 惰性气体 出气管 减排装置 乙炔气体 密封水 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 插入密封 内部连通 生产效率 电石 出气端 进气端 排空 竖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乙炔发生器减排装置,包括密封壳、惰性气体进气管、惰性气体出气管和液位计,上述密封壳内装有密封水,惰性气体进气管和惰性气体出气管均竖直的设置在密封壳的顶部,惰性气体进气管的出气端插入密封水内,惰性气体出气管的进气端位于密封水的上方,液位计设置在密封壳的正面与密封壳内部连通。解决的现有乙炔发生器每次投入电石时,需要排空乙炔气体,造成乙炔气体浪费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乙炔发生器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乙炔发生器减排装置。
背景技术
乙炔发生器是一种能使水和电石进行化学反应产生一定压力乙炔气体的装置,乙炔发生器按压力分类:低压式——压力小于0.007MPa,中压式——压力为0.007MPa——0.13MPa,乙炔发生器按电石与水接触的方式不同分:沉浮式、排水式、水入电石式和联合式等。
在将电石投入乙炔发生器的过程中,由于电石之间或者电石和投料斗内壁之间会发生碰撞、摩擦,产生火花,如果此时投料斗和料仓之间存在乙炔气体,那么就容易发生燃爆现象,会破坏发生器,同时对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造成威胁,而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每次投料前,都需要将投料斗和料仓之中的乙炔气体排空,这就造成了这部分乙炔气体的浪费,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乙炔发生器减排装置,解决的现有乙炔发生器每次投入电石时,需要排空乙炔气体,造成乙炔气体浪费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乙炔发生器减排装置,包括密封壳、惰性气体进气管、惰性气体出气管和液位计,所述密封壳内装有密封水,惰性气体进气管和惰性气体出气管均竖直的设置在密封壳的顶部,惰性气体进气管的出气端插入密封水内,惰性气体出气管的进气端位于密封水的上方,液位计设置在密封壳的正面与密封壳内部连通。
将惰性气体出气管的出气端连接至乙炔发生器的投料斗和料仓之间,惰性气体出气管与乙炔发生器的连接点位于料仓的底部,同时位于投料阀门至上,通过乙炔发生器减排装置持续的向乙炔发生器的投料斗和料仓之间通入惰性气体,使投料斗内一直充满惰性气体,这样在投料时,即使电石之间或者电石与投料斗内壁之间因为摩擦或碰撞产生了电火花,由于周围都是惰性气体,也不会发生燃爆现象,增强了安全性,同时也不用每次打开投料阀门,进行投料前都将料仓内的乙炔气体排空,避免了对乙炔气体的浪费,设置密封水,是为了实现液封,并将惰性气体进气管的出气端插入密封水内,能防止乙炔气体倒流入惰性气体进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密封壳的侧面还设有排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惰性气体进气管的进气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氮气机相连。
采用氮气机持续为乙炔发生器减排装置供应氮气,成本低,效果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接管道和惰性气体进气管之间还设有氮气含量检测装置,氮气含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和备用氮气罐,检测箱被隔板分隔为了检测室和排气室,隔板的中部设有通气孔,检测室内设有氮气含量检测仪,氮气含量检测仪与警报装置相连,检测室的侧壁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管道的排气端与检测室的进气口相连,排气室的侧壁也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排气室的出气口与惰性气体进气管的进气端相连,排气室的进气口则通过管道与备用氮气罐相连,所述检测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通气孔处、排气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和备用氮气罐的出气口处均设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源安泰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源安泰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329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