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电智慧遥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30130.7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8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李小龙;孙昂;刘俊;刘艺;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C23/04 | 分类号: | G08C23/0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无线通信模块 红外信号发送 采集终端 红外编码 控制终端 环境参数传感器 环境参数信号 环境参数 选择模块 遥控装置 发送 家电 电路 红外遥控信号 网络连接功能 本实用新型 智能化 转换 采集 传递 发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电智慧遥控装置,包括控制终端与若干采集终端,控制终端包括第一控制器、红外信号发送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控制器包括红外编码选择模块,第一控制器分别与红外信号发送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红外信号发送模块将红外编码选择模块选择的红外编码转换为红外遥控信号并发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采集终端发送的环境参数信号并传递给第一控制器;采集终端包括第二控制器、环境参数传感器电路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环境参数传感器电路采集环境参数并向第二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器将环境参数转换为环境参数信号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控制终端发送。该装置适用于现有不具备网络连接功能的家电的智能化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遥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家电智慧遥控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现代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及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家居通常结合物联网形式出现,因此,智能家居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普通家庭普及智能家居面临一个问题是,现有智能家居其控制及物联技术集成于家电中,想要打造只能家居需要对现有家电进行全部更新换代,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前代的家电产品很少预留网络连接控制接口,更多的是采用红外遥控的方式进行的远程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电智慧遥控装置,解决整合红外遥控方式家电与家居物联网连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家电智慧遥控装置,包括控制终端与若干采集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包括第一控制器、红外信号发送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红外编码选择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红外信号发送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红外信号发送模块将所述红外编码选择模块选择的红外编码转换为红外遥控信号并发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采集终端发送的环境参数信号并传递给第一控制器;所述采集终端包括第二控制器、环境参数传感器电路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电路采集环境参数并向第二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二控制器将所述环境参数转换为环境参数信号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控制终端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终端包括与第一控制器连接的触摸屏,所述触摸屏用于接收红外遥控信号的选择信息并显示所述环境参数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红外遥控信号的选择信息通过所述红外编码选择模块选择相应的红外编码。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终端包括GSM通信模块,所述GSM通信模块与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将环境参数信号通过所述GSM通信模块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信号发送模块包括红外驱动管和三极管驱动电路,所述三极管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红外驱动管一端连接高电平,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的集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连接低电平。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电路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电路、温湿度传感器电路、光敏光照检测电路和火焰传感器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终端的红外编码选择模块及红外信号发送模块在各个采集终端采集环境参数信号基础上发送红外控制信号以控制现有不具备网络接口远程控制功能的家电运作,实现智能家居自动工作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检测全面、成本低廉、稳定度较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家电智慧遥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红外信号发送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301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镜门实时安全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小学生坐姿纠正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