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升压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6280.0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2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礼国;陈清龙;张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10 | 分类号: | B01F5/10;B01F5/08;B01F3/04;B01F1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布水喷嘴 循环水泵 溶气罐 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 循环水出口 自动升压 罐盖 微纳米气泡水 气泡发生器 微纳米气泡 动能消耗 工作稳定 节能环保 设备运行 竖直设置 循环水管 直接接入 电控箱 进水口 均匀度 空压机 气泡水 水循环 吸水口 粒径 噪音 自来水 出口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升压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点是该气泡发生器由溶气罐与雾化布水喷嘴、气泡水出口和循环水泵组成,所述溶气罐的罐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循环水出口;所述雾化布水喷嘴竖直设置在罐盖内且与循环水出口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由循环水管分别与设置在溶气罐底部的吸水口和顶部的雾化布水喷嘴连接;所述循环水泵设有电控箱进行气泡水循环时间的调节,以产生不同粒径和均匀度的微纳米气泡。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不用空压机,大大减少噪音和动能消耗的优点,直接接入自来水即可产生微纳米气泡水,结构简单,节能环保,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低,系统工作稳定、效率高,具有一定推广应用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泡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家庭清洗和设备清洗且自动升压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是目前新兴的高科技,他可以用于包括洗衣、洗碗等家庭清洗、工业设备清洗、植物种植、水产养殖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 目前,最常用的微气泡是加压溶气法、水射器法和水泵叶轮切割法产生的;加压溶气法一般采用空压机加压,系统复杂,同时噪音也大。
现有技术的微气泡发生结构复杂,动能消耗大,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高,微米级气泡少,稳定性差,效率低,极大的限制了微纳米气泡水在清洗领域的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自动升压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采用循环进水的自升压结构,将溶气罐内的空气压缩,以达到自升压的目的,使得罐内达到一定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循环泵将空气溶于水中,通过减压释放产生微纳米气泡水,使得气泡直径更加稳定均匀的分布在微纳米级,瞬间一次性给水量大,气泡直径可控,系统工作稳定,有效避免了气泡水量产生过程中的等待导致气泡破裂而丧失清洁效果,结构简单,动能消耗少,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工作稳定性、效率高,具有微纳米气泡水在清洗领域的广泛应用的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升压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点是该气泡发生器由溶气罐与雾化布水喷嘴、气泡水出口和循环水泵组成,所述溶气罐的罐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循环水出口;所述雾化布水喷嘴竖直设置在罐盖内且与循环水出口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由循环水管分别与设置在溶气罐底部的吸水口和顶部的雾化布水喷嘴连接;所述进水口与设有止回阀的进水管连接;所述气泡水出口与设有减压阀的释放管连接;所述循环水泵设有电控箱进行气泡水循环时间的调节,以产生不同粒径和均匀度的微纳米气泡。
所述循环水泵出口的循环水管上设有真空射流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不用空压机,大大减少噪音和动能消耗的优点,直接接入自来水即可产生微纳米气泡水,结构简单,节能环保,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低,系统工作稳定、效率高,具有一定推广应用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罐启动运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水结束/循环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由溶气罐1与雾化布水喷嘴5、气泡水出口7和循环水泵11组成,所述溶气罐1的罐盖2上设有进水口3和循环水出口4;所述雾化布水喷嘴5竖直设置在罐盖2内且与循环水出口4连接;所述循环水泵11由循环水管10分别与设置在溶气罐1底部的吸水口6和顶部的雾化布水喷嘴5连接;所述进水口3与设有止回阀9的进水管8连接;所述气泡水出口7与设有减压阀12的释放管13连接;所述循环水泵11设有电控箱14进行气泡水循环时间的调节,以产生不同粒径和均匀度的微纳米气泡;所述循环水泵11出口的循环水管10上设有真空射流器15。
参阅附图2,本实用新型初始工作状态时:溶气罐1为无水状态(空罐),其罐内为常压空气,压力水源通过进水管8、止回阀9、进水口3进入溶气罐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6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