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泄压功能的手动抽气筒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3266.5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6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爱科特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F04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杆 限位槽 出气通道 排气通道 泄压 本实用新型 手动抽气筒 抽气能力 外界大气 壳体 进口 出气通道进口 壳体损坏 上下滑移 上下拉动 上下移动 上下运动 延伸设置 有效控制 抽气筒 下端槽 抽气 联动 启闭 位槽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泄压功能的手动抽气筒,包括壳体、拉杆和O型密封圈,拉杆设置在壳体内且可沿壳体上下滑移,拉杆设置有限位槽,O型密封圈套设在限位槽内且随着拉杆的运动在限位槽上下移动;拉杆上设置有出气通道,出气通道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出气通道的进口位于限位槽内;拉杆在上下拉动过程中能够实现出气通道进口的开启和关闭;拉杆对应限位槽处还设置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排气通道的进口延伸设置于限位槽的下端槽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拉杆上下运动,联动O型密封圈在限位槽内下上运动启闭出气通道的进口,实现抽气;同时通过排气通道的泄压效果有效控制抽气筒的抽气能力,避免抽气能力过强导致壳体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气筒,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泄压功能的手动抽气筒。
背景技术
抽气筒是一种常用的抽气设备,常用于容器的抽真空,一般包括壳体和拉杆,壳体的前端用于与需要抽气的容器端口密封连接,拉杆的前端设置有活塞,活塞能够随着拉杆的运动在壳体内运动,该活塞能够在向上或向下运动过程中发生形变以控制拉杆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当拉动活塞向上运动时,活塞形变密封拉杆与壳体之间的端面,将容器内的空气抽入壳体内;当按压活塞向下运动时,活塞形变拉杆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失效,壳体内的空气通过壳体与拉杆之间的间隙排出;通过活塞反复的上下运动,实现对容器的抽气,然而该类抽气筒具体的抽气能力是由操作者本身的力量决定的,具体抽气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当操作者的力量过大时,容易导致抽气筒的抽气能力过强从而损坏容器,具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泄压功能的手动抽气筒,通过拉动拉杆在壳体内上下运动,联动O型密封圈在拉杆的限位槽内下上运动,开启或者关闭出气通道的进口,实现对与壳体下端相连接的容器进行抽气;同时通过排气通道的泄压效果,从而有效控制抽气筒本身的抽气能力,使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避免抽气能力过强导致壳体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泄压功能的手动抽气筒,包括壳体、拉杆和O型密封圈,所述拉杆设置在壳体内且可沿壳体上下滑移,所述拉杆的下端预定位置设置有限位槽,所述O型密封圈套设在限位槽内且随着拉杆的运动在限位槽上下移动;
所述拉杆上设置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进口位于限位槽内;
当拉动拉杆向上运动,所述O型密封圈向下运动至限位槽的最下端,所述O型密封圈位于出气通道的进口的下方且密封拉杆与壳体之间的端面;
当按压拉杆向下运动,所述O型密封圈向上运动至限位槽的最上端,所述O型密封圈部分或者完全位于出气通道的进口的上方,所述出气通道的进口开启;
所述拉杆对应限位槽处还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进口延伸设置于限位槽的下端槽壁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通道为凹陷的沟槽结构,该沟槽结构延伸至限位槽的下端槽壁的上表面。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与出气通道的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下端口处设置有硅胶密封圈,该硅胶密封圈用于密封与壳体相连的容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拉动拉杆上下运动,联动O型密封圈在限位槽内下上运动启闭出气通道的进口,实现抽气;同时通过排气通道的泄压功能有效控制抽气筒的抽气能力,避免抽气能力过强导致壳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泄压功能的手动抽气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抽气筒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抽气筒的轴向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爱科特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爱科特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3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