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层建筑屋顶超限花架悬挑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1199.3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2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杰;李富友;何汉宁;徐烨;孙玉霞;严美;李军;崔秀生;姚远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高芳;晁璐松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挑梁 筒体结构 框架梁 角柱 斜撑 花架 超高层建筑 超限 屋顶 本实用新型 转角 顶部边缘 间隔布置 倾斜设置 阳角位置 逐渐减小 传统的 外边线 向内 悬挑 支撑 | ||
一种超高层建筑屋顶超限花架悬挑梁结构,设置在筒体结构的顶部四周;包括有悬挑梁、框架梁、角柱和斜撑;所述悬挑梁有一组、沿着筒体结构的顶部边缘间隔布置;其中,每根悬挑梁的截面高度由根部到端部逐渐减小;所述框架梁连接在悬挑梁的端部之间,且框架梁的外边线呈矩形;所述角柱由四根、分别支撑在框架梁的四个转角下方;其中,每根角柱均由下而上逐渐向内倾斜设置;所述斜撑有四根、分别设置在筒体结构的四个阳角位置处;斜撑的一端与角柱的顶部连接,斜撑的另一端与筒体结构的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悬挑梁结构无法满足较大的悬挑长度以及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屋顶超限花架悬挑梁结构。
背景技术
某项目1#楼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上共43层,大屋面以上延伸3层核心筒以作为设备房间,即该三层设备房连续三层跃层,大屋面相对标高为176.85m(43层顶板板面结构标高),小屋面相对结构标高为195.65m(第三层设备间顶板板面结构标高)。梁由小屋面标高处挑出,南北方向的梁挑出长度为5.92m,东西方向的梁挑出长度为7.55m。若采用传统悬挑梁结构则存在无法满足该项目中的悬挑长度以及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屋顶超限花架悬挑梁结构,要解决传统的悬挑梁结构无法满足较大的悬挑长度以及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高层建筑屋顶超限花架悬挑梁结构,设置在筒体结构的顶部四周;包括有悬挑梁、框架梁、角柱和斜撑;所述悬挑梁有一组、沿着筒体结构的顶部边缘间隔布置;其中,每根悬挑梁的截面高度由根部到端部逐渐减小;所述框架梁连接在悬挑梁的端部之间,且框架梁的外边线呈矩形;所述角柱由四根、分别支撑在框架梁的四个转角下方;其中,每根角柱均由下而上逐渐向内倾斜设置;所述斜撑有四根、分别设置在筒体结构的四个阳角位置处;斜撑的一端与角柱的顶部连接,斜撑的另一端与筒体结构的顶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体结构在四角位置处分别设有立柱。
优选的,所述悬挑梁包括有梁顶架立钢筋、梁底架立钢筋、上层受力钢筋、下层受力钢筋、腰筋、箍设在梁顶架立钢筋和梁底架立钢筋外侧的外箍筋以及外包混凝土;在每个外箍筋中、沿横向间隔设有两个内箍筋;其中,内箍筋的顶部与外箍筋的顶部平齐,内箍筋的底部与外箍筋的底部平齐;所述上层受力钢筋布置在内箍筋中、位于内箍筋的上部;所述下层受力钢筋布置在内箍筋中、位于内箍筋的下部;所述腰筋布置在内箍筋中、位于上层受力钢筋与下层受力钢筋之间;在腰筋之间连接有水平的拉筋。
优选的,所述框架梁包括有纵向框架梁和横向框架梁;所述横向框架梁有两根、分别连接在筒体结构前后两侧的悬挑梁上、且横向框架梁的顶部与悬挑梁的顶部平齐,横向框架梁的底部位于悬挑梁的底部以上位置处;所述横向框架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角柱相连;所述纵向框架梁有两组,分别布置在筒体结构的左右两侧;每根纵向框架梁连接在纵向相邻的两根悬挑梁之间,并且最边部的纵向框架梁的端部与角柱相连。
优选的,所述角柱的水平切面呈直角形,包括有横向侧面和纵向侧面;其中横向侧面的顶部外端设有第一搭接口;所述横向框架梁的两端下部设有与第一搭接口相适应的第二搭接口,且横向框架梁与其两侧的角柱搭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角柱横向侧面和纵向侧面之间设有水平撑;所述水平撑有一组、沿竖向平行间隔设置;水平撑的一端与横向侧面的内侧连接,水平撑的另一端与纵向侧面的内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撑的一端与角柱的顶部连接,斜撑的另一端与筒体结构的阳角处的立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框架梁将所有的悬挑梁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加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1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装配式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
- 下一篇:一种集装板房的折弯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