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处理电泳积放链吊具带橇入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9187.7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7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龙;蒋涛;张长航;季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骠马工业机器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00 | 分类号: | C25D13/00;C25D1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器 吊具 支架 车身支撑 滑撬 电泳 槽系统 积放链 前处理 本实用新型 锁紧机构 安装座 连接轴 销轴 汽车 降低生产 设备结构 支架横梁 故障率 固定座 滑动轮 上端 左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处理电泳积放链吊具带橇入槽系统,包括C形吊具支架、驱动器、滑撬、车身支撑架、销轴和锁紧机构,所述C形吊具支架的上部安装有支架横梁,所述C形吊具支架的上部安装有吊具连接轴,所述吊具连接轴的上端安装在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左侧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左端固定在驱动器的右侧,所述驱动器的上部安装有滑动轮,所述C形吊具支架的下部安装有滑撬,所述滑撬上安装有车身支撑架,所述车身支撑架的上部安装有固定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处理电泳积放链吊具带橇入槽系统,通过设置的C形吊具支架、驱动器、滑撬、车身支撑架、销轴和锁紧机构,解决了设备结构复杂和故障率高、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装前处理电泳生产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前处理电泳积放链吊具带橇入槽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我国的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资,往往每建一条生产线都是不同平台车型共线生产,这就给我们的载具系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传统做法是在前处理电泳前的输送系统采用地面滑橇输送形式,在前处理电泳入口通过转载设备将车身与滑橇分离,并转挂至前处理电泳的吊具上。对于多平台车型的生产线,滑橇上设计多少套车身支撑,前处理电泳吊具上也会设计相应数量的支撑来满足车型的转挂,同时还要设车身与吊具的防漂浮锁紧机构,这种转挂形式因机械结构相对较多,占用空间较大,其故障率也会相应的增加,从而降低生产线的开动率,影响产能,也给转载设备的设计带来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处理电泳积放链吊具带橇入槽系统,解决了设备结构复杂和故障率高、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处理电泳积放链吊具带橇入槽系统,包括C形吊具支架、驱动器、滑撬、车身支撑架、销轴和锁紧机构,所述C形吊具支架的上部安装有支架横梁,所述C形吊具支架的上部安装有吊具连接轴,所述吊具连接轴的上端安装在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左侧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左端固定在驱动器的右侧,所述驱动器的上部安装有滑动轮,所述C形吊具支架的下部安装有滑撬,所述滑撬上安装有车身支撑架,所述车身支撑架的上部安装有固定座,所述滑撬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载物板,所述滑撬两侧的横梁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滑撬两侧的横梁上均安装有销轴,所述销轴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滑撬两侧的横梁上,所述滑撬的上部安装有锁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底座固定在车身支撑架上,所述固定座由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组成,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肋板。
优选的,所述C形吊具支架上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吊具连接轴,且吊具连接轴安装在C形吊具支架上部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滑撬左右两侧安装的销轴反向安装,所述滑撬左侧安装的销轴朝向滑撬的内侧,所述滑撬右侧安装的销轴朝向滑撬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的上部向右侧弯曲,所述肋板呈L形,且肋板左侧高右侧底。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处理电泳积放链吊具带橇入槽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C形吊具支架、滑橇和销轴,运行时,滑橇将车身锁紧在其上部的锁紧机构上,再将锁好车身的滑橇直接将安安置在C形吊具支架上。在滑橇上设有用以与C形吊具支架相配合的销轴,销轴将滑撬支撑在C形吊具支架上,两者相配合达到转载简化,降低故障率,提高产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滑撬、固定座、销轴和锁紧机构,在上下坡和入槽防漂浮方面,通过滑橇上的销轴上加工出的扁势,配合吊具上带有圆孔的固定座,在C形吊具支架上下坡与滑橇本身形成角度的时候,通过锁紧机构自动锁死以达到防止车身漂浮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骠马工业机器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骠马工业机器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9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