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传输线圈组件及烹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05756.2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9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A47J3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熔密封 无线传输 线圈组件 热熔 密封 烹饪装置 浸水 本实用新型 潮湿环境 密封线圈 线圈包裹 线圈位置 进水 定型 冲洗 连通 受损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线圈组件及烹饪装置,无线传输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热熔密封件,所述热熔密封件通过热熔将所述线圈密封在内。本方案通过热熔密封件密封线圈,热熔密封件通过热熔将线圈包裹在内,热熔密封件热熔再定型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热熔密封件的表面上不会出现与线圈位置连通的缝隙,大大提高了线圈密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实现将线圈完全密封,保证无线传输线圈组件工作在潮湿环境下或浸水冲洗时也不会进水,从而防止线圈受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传输线圈组件,以及一种具有上述无线传输线圈组件的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烹饪装置通过耦合线圈实现盖体部分与锅体部分间进行无线传输的目的,此类烹饪装置需要在盖体部分和锅体部分各安装一个无线传输线圈。因线圈的线材通常采用漆包线或丝包线,线圈在多次浸水后,线材表面的保护层易脱落,容易导致线圈出现短路等异常问题,而烹饪装置的盖体又需要满足可水洗的要求,所以为避免在清洗盖体时线圈直接被水浸泡影响到线圈的使用寿命,通常会对线圈进行密封设计。
现有产品通常采用二次注塑包胶工艺对线圈进行密封,使得无线传输线圈被包裹在一次注塑和二次注塑形成的两个塑料件之间。但由于两塑料件无法完全融合,使得第一次注塑的塑料件和第二次注塑的塑料件之间常会有缝隙,所以当无线传输线圈组件工作在潮湿环境下或浸水冲洗时,水汽或水仍有可能从两塑料件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线圈位置,导致线圈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无线传输线圈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无线传输线圈组件的烹饪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热熔密封件,所述热熔密封件通过热熔将所述线圈密封在内。
本方案通过热熔密封件密封线圈,热熔密封件通过热熔将线圈包裹在内,热熔密封件热熔再定型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热熔密封件的表面上不会出现与线圈位置连通的缝隙,大大提高了线圈密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实现将线圈完全密封,保证无线传输线圈组件工作在潮湿环境下或浸水冲洗时也不会进水,从而防止线圈受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热熔密封件包括下热熔件和上热熔件,所述线圈位于所述上热熔件和所述下热熔件之间,所述上热熔件和所述下热熔件通过热熔融合成一体。
本方案提供的热熔密封件包括上热熔件和下热熔件两部分,无线传输线圈组件装配时,先将线圈放置在上热熔件和下热熔件之间,然后将无线传输线圈组件放到加热模具内,通过加热使上热熔件和下热熔件融合成一体,将线圈完全包裹,从而实现将线圈完全密封。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下热熔件和/或所述上热熔件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线圈的安装槽,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上热熔件和所述下热熔件融合后将所述安装槽密封。
本方案在下热熔件和/或上热熔件上设置安装槽,将线圈放置到上热熔件和下热熔件之间时,上热熔件和下热熔件分别覆盖线圈的上下表面,而安装槽的侧壁围绕在线圈侧部,以保证热熔后热熔密封件可将线圈的上下表面及侧部完全包裹。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下热熔件和所述上热熔件均为硅胶件或橡胶件。
需要说明的是,下热熔件和上热熔件的生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和橡胶,也可以选择其他热熔性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热熔密封件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线圈的安装槽,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热熔密封件通过热熔将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57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