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03739.5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2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婷婷;卞茂婷;张必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六安市新图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9 | 代理人: | 朱小杰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杆 滑块 连接板 滑槽 铰接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汽车 电池主体 防水装置 安装板 安装箱 弹簧 箱盖 电池 安装方便 底部内壁 顶部内壁 方向设置 滑动安装 两端铰接 密封效果 内部连接 市场推广 水平设置 挤压杆 底端 竖直 焊接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水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底部内壁设有电池主体,所述电池主体的上方设有箱盖,所述箱盖的顶部内壁焊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铰接有滑块,且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所述滑块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滑块的一端铰接有挤压杆。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其密封效果会很好,适合进行市场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型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气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电池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装置,由于电池是用来储存电量,而电池在进行保存时,电池的外接电路一般暴露在外部,很容易使电池内的电量流失,因此需要对电池进行防水处理,传统的电池在进行防水时其防水效果较差,而且在防水时需要通过螺栓进行密封固定,这种防水方式无法带来便捷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水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底部内壁设有电池主体,所述电池主体的上方设有箱盖,所述箱盖的顶部内壁焊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铰接有滑块,且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所述滑块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滑块的一端铰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外圈活动套接有套筒,两组所述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远离套筒的一侧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下方设有与安装箱的外壁焊接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垂直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靠近箱盖的一侧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螺纹套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下方设有与箱盖焊接的第二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且螺杆与连接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顶端焊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圈套接有橡胶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卡槽,且螺杆的底端插入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弹性橡胶材料,所述连接板的底部粘接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上方设有与箱盖的内壁焊接的套环,所述挤压杆贯穿套环的内圈,所述挤压杆沿竖直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顶部沿其周向开设有凹槽,所述箱盖的底部沿其周向焊接有压板,且压板插入凹槽内。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安装箱、箱盖、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挤压杆、密封圈、套筒、橡胶垫、弹簧、连接板和螺杆等结构,其中第一连接杆带动和第二连接杆带动挤压杆移动,挤压杆会将套筒向下挤压,从而使套筒带动橡胶垫和密封圈,使得密封圈紧贴在箱盖与安装箱的缝隙之间,从而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而螺杆转动会将第二固定块向下挤压,从而使箱盖与安装箱之间密封更严,该装置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其密封效果会很好,适合进行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3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