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96140.3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4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少华;陈蕾;薛红琴;成芳德;刘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 海水蒸馏 太阳能聚集组件 海水淡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 高效太阳能 盖板 蒸发 水蒸气 太阳能聚集 海水加热 蒸发部件 自由调整 自由开合 可移动 立体型 制水 太阳能 汇聚 燃料 消耗 水质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小型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利用太阳能制得淡水的装置,该装置由可移动、分离式的太阳能聚集组件、海水蒸馏组件组成。其中,太阳能聚集组件可自由调整汇聚方向,以将太阳能聚集到海水蒸馏组件的蒸发部件上;海水蒸馏组件为蒸发和冷凝一体式,立体型冷凝盖板可以自由开合。海水加热蒸发后的水蒸气遇到冷凝盖板而冷凝,从而获得淡水。本实用新型不消耗燃料或电力、不需要投加任何药剂、制水快速高效,且所获得的水质优良、占地面积小、维护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高效利用太阳能直接制得淡水的装置,本发明的装置特别适用于远离大陆的海岛,也可用于其他太阳能充沛地区苦咸水的淡化。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淡水资源的海岛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人类要在这些海岛上生存,就必须建立人工的淡水供给系统。一般三种方法:(1)靠补给,从大陆运来淡水;(2)拦蓄雨水;(3)海水淡化。从大陆运来淡水费时费力,消耗大量资源人力。拦蓄雨水,需要修建大量工程设施,对于面积很小的海岛而言,拦蓄水量有限,更重要的是水质得不到保障。
海水淡化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如蒸馏法、电渗析法、冷冻法等。这些海水淡化技术投资高,能源消耗过大。对于缺乏化石燃料资源的地区,特别某些人口密度低、没有大规模连接电网的偏远地区,如在最缺乏淡水的海岛和西北地区也恰恰是缺乏常规能源供应的地区,很难建立传统的海水淡化装置,导致常规的海水淡化技术无法推广。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具有无污染、低能耗、运行安全、稳定可靠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或苦咸水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
现有太阳能淡化技术中,蒸馏淡化技术运行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单机规模大。太阳能直接平板蒸馏法虽然成本低廉,但效率太低,占地面积过大,这对于土地面积有限的海岛地区显然不可取。聚光集热海水淡化系统与太阳能直接平板蒸馏法相比,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产水量的提高,因而对于土地面积有限的海岛地区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目前典型的聚光集热海水淡化系统为槽式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如闪蒸法,直接蒸发法和间接蒸发法。这些方法将海水在集热管内加热,而能承受中高温和一定压力的槽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制造难度较高。另一方面,这些方法需要复杂的循环系统、蒸汽发生器等,因而造价高,运行维护复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小型高效利用太阳能能制得淡水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不消耗燃料或电力、不需要投加任何药剂,且所获得的水质优良、占地面积小、造价低、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小型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由太阳能聚集组件和海水蒸馏组件;其中,太阳能聚集组件可移动,并可自由调整汇聚方向,以将太阳能聚集到海水蒸馏组件底部的蒸发部件上;海水蒸馏组件为可移动、蒸发和冷凝一体式,立体冷凝盖板可以自由开合。
其中:
所述的太阳能聚集组件包括聚光板、带第一万向脚轮的三角支架、万向球调节器。其中,万向球调节器固定于三角支架的顶端,聚光板固定于万向球调节器上。
所述的海水蒸馏组件包括带第二万向脚轮的四柱式支架、导轨、海水蒸发器、带有滑轮和手柄的冷凝盖板和冷凝水聚集槽。其中,冷凝水聚集槽放置于支架上,冷凝水聚集槽中心开孔,并焊有堰板以防止淡水流失,冷凝淡水通过冷凝水聚集槽上设置的取水口经取水管道流出;海水蒸发器置于冷凝水聚集槽开孔处;冷凝盖板覆盖于冷凝水聚集槽上,可以通过附带的滑轮和手柄,沿支架上的导轨自由开合。
所述的聚光板为抛物面型或复合抛物面型(CPC),聚光板材质为镀银或镀铝玻璃镜,或铝抛光镜面,或涤纶薄膜镀铝材料。
所述的第一万向脚轮和第二万向脚轮为塑料脚轮、尼龙脚轮,或者聚氨酯橡胶脚轮,或天然胶和丁苯胶并用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961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