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92448.0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1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梁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鲍文娟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钢 电池模组 固定结构 动力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 模组 八根拉杆 电池箱体 对称设置 四角位置 电池包 角部 拉杆 贴合 灵活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固定结构。包括呈四角位置对称设置的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第四角钢,所述的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第四角钢分别与沿电池模组长度方向布置的四个角部相贴合,相邻的两角钢之间通过拉杆固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四根角钢及八根拉杆的配合,可对电池模组的前、后、上、下四个面进行固定,大大丰富了电池模组的固定方式;同时角钢本身可作为固定结构与电池箱体进行连接,其灵活地固定方式也为模组在电池包内的固定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节省了模组布置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交通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发展以清洁能源作为动力的汽车工业迫在眉睫,全球各大车企和科研机构对电动汽车的投入在不断加大,不仅以电能取代石油、减少温室气体等对大气有污染的气体的排放,其淘汰锂电池又可以用于制造储能设备实现梯次利用。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电机、电池、电控)的研究日趋成熟,产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一些研究机构和汽车公司在汽车结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动力电池模组传统的固定方式只能在模组的一个平面上采取固定措施,由于电芯防爆阀位于电芯上部,传统模组受限于此,一般朝上布置,因此限制了模组与电池箱的固定结构;此外,由于传统模组固定结构的特点,一般无法实现模组之间结构方式的串联,每个模组都需要采取固定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可对电池模组的上、下、前、后四个平面形成固定,不仅丰富了模组的固定方式,而且节省了模组布置的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呈四角位置对称设置的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第四角钢,所述的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第四角钢分别与沿电池模组长度方向布置的四个角部相贴合,相邻的两角钢之间通过拉杆固定。
所述的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下方,所述的第三角钢及第四角钢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上方,所述的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第三角钢与第四角钢分别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相连,所述的第一角钢与第三角钢、第二角钢与第四角钢分别通过纵向设置的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相连。
所述第一角钢的长度大于电池模组的长度,且第一角钢的两端悬伸在电池模组外侧,第一角钢悬伸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三个第一安装孔及三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一角钢的水平板面上,第二安装孔设置在第一角钢的垂直板面上。
所述第一角钢靠外侧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用于与电池箱体相固定;所述的第一角钢靠内侧的两个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用于拉杆的连接及电池模组串联时的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四根角钢及八根拉杆的配合,可对电池模组的前、后、上、下四个面进行固定,大大丰富了电池模组的固定方式;同时角钢本身可作为固定结构与电池箱体进行连接,其灵活地固定方式也为模组在电池包内的固定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节省了模组布置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924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箱体航插件接口密封装置
- 下一篇:用于纯电动乘用车电池包的铝合金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