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生昼夜捕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6768.5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1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轩武;李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辉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A01M1/22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口 本实用新型 捕虫器 诱虫灯 负压吸引装置 抛物线形状 花朵形状 焦点部位 开口向上 上端开口 下端开口 下端 捕杀 昆虫 黑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生昼夜捕虫器;很好的实现了在白天和黑夜都可以对昆虫进行捕杀的效果;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仿花朵形状的喇叭口,喇叭口的截面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状,喇叭口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喇叭口的上方设有诱虫灯,诱虫灯置于喇叭口的焦点部位,喇叭口的下端设有负压吸引装置;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植保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仿生昼夜捕虫器。
背景技术
人工种植农作物过程中易发生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常见的作物虫害主要包括有黄刺蛾、蚜虫、斜纹夜蛾、金龟子等,危害叶芽、茎尖,吸食汁液,咀食叶片,影响幼茎生长,甚至造成植株死亡。为了避免污染环境等负面因素,现代防治方法多采用基于光照吸引、物理捕捉的捕虫器。现有的捕虫器多半包括防护罩、诱虫灯、捕虫筒和集虫筒,现在的捕虫器大多通过灯光吸引昆虫,但是这只是在晚上才可以有效的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捕杀,但是在白天却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
现在白天对昆虫的捕杀经常采用的是药品诱杀,但是却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环境。
现在市面还没有一种装置用到仿生学的思想来进行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捕捉效果的装置。因此采用仿生学技术进行昆虫捕获是一个新颖而有效的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生昼夜捕虫器;很好的实现了在白天和黑夜都可以对昆虫进行捕杀的效果。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喇叭口,喇叭口的截面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状,喇叭口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喇叭口的上方设有诱虫灯,诱虫灯置于平行光直射喇叭口反射后的光线汇聚点即焦点部位,喇叭口的下端设有负压吸引昆虫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负压吸引昆虫装置包括连接在喇叭口下端的筒体,筒体为中空结构,筒体内设有风机,风机会在喇叭口的上方区域形成负压。
优选的,所述的喇叭口的上方设有顶板,诱虫灯固定在顶板上,顶板与喇叭口的内侧弧面经多个圆周均布的导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喇叭口内放置昆虫引诱剂。
优选的,所述的导柱可导电,对导柱通电形成圆周方向的电网。
优选的,所述的筒体的下端固定有昆虫收集容器,收集容器和筒体以及喇叭口形成下端不能通过昆虫而能透过雨水的半封闭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喇叭口和筒体的的外部颜色为红色。
优选的,所述的喇叭口和筒体的的外部颜色为黄色。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很好的实现了在白天和黑夜都可以对昆虫进行捕杀的效果,提高了昆虫的捕获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喇叭口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板和导柱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3知,本实用新型包括喇叭口1,喇叭口1的截面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状,喇叭口1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喇叭口1的上方设有诱虫灯2,诱虫灯2置于平行光直射喇叭口1反射后的光线汇聚点焦点部位,喇叭口1的下端设有负压吸引昆虫装置。
所述的负压吸引昆虫装置包括连接在喇叭口1下端的筒体3,筒体3为中空结构,筒体3内设有风机7,风机7会在喇叭口1的上方区域形成负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辉,未经李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67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虫装置及灭虫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小区防虫粘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