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PH计来确定氰化钠吸收终点的连续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75778.9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0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至寻;刘明贺;王兴海;赵国海;周琦;梁海;吴丹;杨加强;李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G01N33/00;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 |
地址: | 115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装置 氰化钠 吸收器 本实用新型 手动阀门 填料塔 循环泵 化学工艺技术 尾气处理装置 吸收液罐 在线PH计 成品罐 补碱 打料 红料 碱阀 气罐 吸收 总碱 生产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工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使用PH计来确定氰化钠吸收终点的连续吸收装置,包括PH计、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PH计后手动阀门、PH计前后手动阀门、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补碱阀、打料阀、第一填料塔、第二填料塔、第二吸收器进碱阀、去尾气处理装置、炉气罐、成品罐和吸收液罐。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吸收装置,在线PH计对氰化钠生产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对于多年以来为避免红料,又可以降低反应中总碱含量起到了质的飞越,保证了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使用PH计来确定成品的吸收终点的连续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氰化钠车间吸收方式一直为间歇性吸收,吸收终点完全依靠化验员化验进行切换,当裂解炉反应不好,在吸收碱液中含有大量氨和碳酸钠时,我们称之为假碱,化验员在用盐酸做滴定化验时,是分析不出来的,吸收碱液中的氨同样会消耗盐酸的数量;只能凭经验判断,频发失误;如果吸收没到终点,成品氰化钠中的总碱和高,影响下游车间的原材料消耗;如果吸收过时,氰化钠就会聚合变成红色,每出一锅红料。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为了减轻化验员的负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PH计来确定成品的吸收终点的连续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PH计来确定氰化钠吸收终点的连续吸收装置,包括PH计1、第一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3、PH计后手动阀门4、PH计前后手动阀门5、第一循环泵6、第二循环泵7、补碱阀8、打料阀9、第一填料塔10、第二填料塔11、第二吸收器进碱阀13、去尾气处理装置14、炉气管15、成品罐16和吸收液罐17;所述的炉气管15中的炉气通过第一填料塔10下部的入气口进入至第一填料塔 10内,与第一循环泵6循环的吸收液进行吸收反应;第一填料塔10底部连通第一吸收器2,第一填料塔10反应后的气体,通过第一填料塔10顶部的出气口进入第二填料塔11底部的入气口通入至第二填料塔11内,进行气体的进一步吸收;第二循环泵7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填料塔11上部的循环吸收液入口进入第二填料塔11内循环处理,另一路是在第一填料塔10上部的吸收液循环管线与第二填料塔11上部的吸收液循环管线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补碱阀8,通过PH 计1控制,第二吸收器3向第一吸收器2中补充碱;第一吸收器2中的吸收液经过第一循环泵6循环,分为两路,一路再次通过第一填料塔10上部的循环吸收液入口进入第一填料塔10内循环处理,另一路是在PH计1检测合格后经打料阀9通入至成品罐16内;所述的PH计1的两端管路上分别通过PH计后手动阀门4和PH计前手动阀门5控制PH计1分析回路的流量和压力;通过PH计1 显示的PH值调节补碱阀8,控制第二填料塔11向第一填料塔10的补碱流量;第一填料塔10顶部的出气口与第二填料塔11下部的入气口相通;第二填料塔 11底部连通第二吸收器3,第二填料塔11反应后的气体通过第二填料塔11上部的出气口去尾气处理装置14进行尾气的进一步处理;所述的吸收液罐17通过第二吸收器进碱阀13控制第二吸收器3液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吸收装置,在线PH计对氰化钠生产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对于多年以来为避免红料,又可以降低反应中总碱含量起到了质的飞越,保证了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PH计;2第一吸收器;3第二吸收器;4PH计后手动阀门; 5PH计前后手动阀门;6第一循环泵;7第二循环泵;8补碱阀;9打料阀; 10第一填料塔;11第二填料塔;12备用阀;13第二吸收器进碱阀; 14去尾气处理装置;15炉气罐;16成品罐;17吸收液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57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频哪酮生产用气液分流装置
- 下一篇:固相缩聚反应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