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57029.3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6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尹树孟;张健中;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22;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吸收 吸收机构 膜分离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本实用新型 高压吸附 回收装置 进料装置 吸附单元 多级吸收 阶梯压力 运行成本 逐级变化 回收 膜单元 吸附罐 吸收剂 并联 两组 排放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连接所述进料装置的高压吸收机构,所述高压吸收机构造成能够通过吸收剂吸收VOCs;连接在所述高压吸收机构下游的膜分离辅助吸收机构,所述膜分离辅助吸收机构包括若干串联连接的膜单元;以及连接在所述膜分离辅助吸收机构下游的多级高压吸附机构,所述多级高压吸附机构包括两组并联的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若干串联连接的吸附罐。本实用新型通过阶梯压力逐级变化的方式多级吸收回收VOCs,能够充分回收VOCs,满足排放要求;并且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装置,尤其是用于炼化企业罐区VOCs挥发气排放的处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VOCs为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是对一类熔点低于室温、沸点低于50~260℃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许多VOCs具有神经毒性、肝脏毒性或致癌的作用,容易损害人体的血液成分,或引起胃肠道紊乱、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疾病。在石油炼化企业的罐区会产生大量的VOCs。
目前在石油炼化企业用于处理罐区VOCs排放治理或灌装场合挥发VOCs气体的主要技术为吸附法、冷凝法等回收方法。该类方法经济排放指标一般是非甲烷总烃≤25g/m3,满足GB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然而若要达到非甲烷总烃≤120mg/m3的排放标准要求,常规回收方法无法满足,主要是通过采取破坏法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处理,如此便增加装置的投资金额、占地面积及工艺复杂程度,给业主运行维护带来不便。
例如常规回收法中的吸附吸收法,针对低浓度的VOCs物料,常规吸附法吸附容量显著降低,同时吸收效率显著降低。例如破坏法中的催化氧化法,因为催化反应是高温反应器,装置的安全距离一般远大于常规回收法油气回收装置,且催化方法不适合处理含硫等元素及卤代烃的VOCs。例如破坏法中的低温等离子法,主要用于处理非甲烷总烃浓度≤2g/m3的情况,这需要装置前端做大量预处理工艺,从而增大装置处理规模,进一步的增加了装置的投资成本。例如破坏法中的生物法,日常维护极为复杂,占地面积远超过常规VOCs治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装置,通过阶梯压力逐级变化的方式多级吸收回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从而能够充分回收各类VOCs;并且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了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装置,包括:
进料装置;
连接所述进料装置的高压吸收机构,所述高压吸收机构造成能够通过吸收剂吸收VOCs;
连接在所述高压吸收机构下游的膜分离辅助吸收机构,所述膜分离辅助吸收机构包括若干串联连接的膜单元;以及
连接在所述膜分离辅助吸收机构下游的多级高压吸附机构,所述多级高压吸附机构包括两组并联的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若干串联连接的吸附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料装置通过真空泵连接所述膜分离辅助吸收机构;所述进料装置通过第一调节阀连接所述多级高压吸附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压吸收机构包括:密封的吸收塔,所述吸收塔上端设置VOCs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塔下部的液环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进料装置;连通所述吸收塔上部的贫油吸收剂源;以及连通所述吸收塔底端的回收罐;
其中,所述进料装置向所述吸收塔输入的压缩的VOCs气体自下而上移动,与贫油吸收剂源输送的自上而下移动的贫油吸收剂接触融合,形成富油液体并流入回收罐,未被吸收的部分VOCs气体通过所述VOCs出口输送到所述膜分离辅助吸收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7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害气体监测与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油沥青烟气净化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