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源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6510.2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0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菁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瑞能华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李航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管 闭合 传热管 连通 冷凝器 蒸发器 冷凝器和蒸发器 地源热泵机组 本实用新型 第二管道 第一管道 储水箱 吹风箱 换热室 压缩机 源热泵 阀门 能源利用率 管道串联 冷凝管 膨胀阀 蒸发室 预埋 穿过 地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机组、换热管、传热管、吹风箱和储水箱,地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蒸发器的蒸发室、冷凝器的冷凝管和压缩机通过管道串联连接,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连通的管道上连通设有膨胀阀;换热管预埋在地下,其通过第一管道与蒸发器的换热室连通并形成闭合的回路,传热管通过第二管道与冷凝器的换热管连通并形成闭合的回路,传热管依次穿过吹风箱和储水箱;换热管通过第三管道与冷凝器中换热管连接并形成闭合的回路,传热管通过第四管道与蒸发器中换热室连接并形成闭合的回路;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两端均设有阀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增大能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源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是热泵的一种,热泵是利用卡诺循环和逆卡诺循环原理转移冷量和热量的设备。地源热泵通常是指能转移地下土壤中热量或者冷量到所需要的地方。通常热泵都是用来做为空调制冷或者采暖用的。地源热泵还利用了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冬季地源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内,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
但往往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不是很高,同时使用传统的制冷剂的制冷速率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源利用率高,且制冷速率相当较快的地源热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机组、换热管、传热管、吹风箱和储水箱,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蒸发室、所述冷凝器的冷凝管和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串联连接,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连通的管道上连通设有膨胀阀;所述换热管预埋在地下,其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蒸发器的换热室连通并形成闭合的回路,所述传热管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冷凝器的换热管连通并形成闭合的回路,所述传热管依次穿过所述吹风箱和所述储水箱;
所述换热管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冷凝器额换热管连通并形成闭合的回路,所述传热管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蒸发器的换热室连通并形成闭合的回路;所述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两端均设有阀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管位于所述吹风箱的一段弯曲形成第一传热管盘,所述传热管在所述储水箱的一段弯曲形成第二传热管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热管盘和所述第二传热管盘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用于开合的阀门;所述第一传热管盘和所述第二传热管盘之间的两管道上设有将两管道连通成回路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用于开合的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箱包括箱体、风机和第一辅热装置,所述箱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传热管盘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所述风机和辅热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靠近进风口的位置,且所述辅热装置位于所述进风口和风机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箱中所述中部管盘的下方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外包裹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为泡沫层。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中还设有第二辅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辅热装置为电热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利用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的切换,可使整个地源热泵装置切换成供热或制冷模式。
本地源热泵系统中采用吹风箱和储水箱来与系统进行热交换,增加了热源的利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瑞能华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瑞能华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65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