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尾吸塔的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2519.6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0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祥丰金麦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31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料体 尾吸塔 尾气 填料层 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 导流装置 吸液 多层填料层 有效吸收 不均匀 喷淋管 导流 风速 应用 排放 吸收 环保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尾吸塔的导流装置,包括一层以上填料层2和支撑板3,填料层2设置在相邻两个喷淋管5之间,填料层2包括数个填料体1,填料体1设置在支撑板3上,支撑板3固定在尾吸塔上,填料体1形状呈波形,填料体1上设置有数个气孔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尾吸塔塔内尾气分布不均匀、局部速率过快使之尾吸液无法有效吸收的问题,实现气体均分、对尾气进行导流的效果,通过设置多层填料层,降低尾气风速,保证了尾吸液充分吸收尾气,实现排放的尾气符合环保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机械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尾吸塔的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尾吸塔设计为空塔喷淋吸收、尾气由尾吸塔的底部两侧进入;目前的现有尾吸塔存在以下问题:在运行中,前工序工况稳定的情况下尾气(SO2)排空数值达到200~300mg/m3。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尾气从尾吸塔两端进入,进入塔内的气体无任何有效设施进行分流、导流,造成塔内气体分布不均匀、局部速率过快使尾吸液无法有效吸收,最终导致尾气排放不符合环保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尾吸塔的导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尾吸塔的导流装置,包括一层以上填料层2和支撑板3,填料层2设置在相邻两个喷淋管5之间,填料层2包括数个填料体1,填料体1设置在支撑板3上,支撑板3固定在尾吸塔上,填料体1形状呈波形,填料体1上设置有数个气孔4。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喷淋管5之间设置有三层填料层2,对气体导流和均分的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层2呈圆形,以适应尾吸塔的内部构造。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层2的单层厚度为200mm。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体1上均匀设置有数个气孔4,实现均匀分流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尾吸塔上依次设置有三个喷淋管5。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管5的下部设置有喷头6,尾吸液经喷淋管5的喷头6,从上往下喷洒尾吸液。
进一步地,所述尾吸塔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7,尾气从尾吸塔底部进入,自下而上经过尾吸塔塔体。
进一步地,所述最上端喷淋管5的下端设置有人孔10,用于清理尾吸塔内部杂质及检修各个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最上端喷淋管5的上端依次设置有洗涤液喷头8、升气帽9、人孔10、挡板11,升气帽9用于收集洗涤液喷头8喷洒的洗涤液及阻挡回收尾吸液,挡板11用于阻挡洗涤液。
工作原理:
在尾吸塔工作时,尾气通过尾吸塔底部两侧的进气口进入尾吸塔塔体,尾气自下而上经过尾吸塔的塔体,同时,三个喷淋管通过下方的喷头喷洒尾吸液,尾吸液自上而下与尾气接触,实现吸收尾气的效果;尾气在通过相邻两个喷淋管之间的填料层时,尾气通过填料层上设置的数个气孔,尾气被均分和导流,三个喷淋管之间设置了六层的填料层,实现了降低尾气的风速、均分尾气、对尾气进行分流及导流,保证了尾吸液充分吸收尾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解决尾吸塔塔内尾气分布不均匀、局部速率过快使之尾吸液无法有效吸收的问题,实现气体均分、对尾气进行导流的效果;
2、通过设置多层填料层,降低尾气风速,保证了尾吸液充分吸收尾气,实现排放的尾气符合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填料体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祥丰金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祥丰金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2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漆包线热解熔析炉的尾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机废气除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