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味精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6473.7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0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四喜;柴建勋;王凤友;杨秀琴;杨东方;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王余钱 |
地址: | 550025***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流人工湿地 隔板 添加装置 味精工业废水 本实用新型 一级沉淀池 处理系统 二级沉淀 调节池 集水池 气浮池 砂滤池 上行池 下行池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混凝剂添加装置 活性炭添加装置 紫外线消毒装置 生物促进剂 水解酸化 格栅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味精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调节池、气浮池、一级沉淀池、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二级沉淀池、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砂滤池和集水池;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分为位于前侧的一级下行池和位于后侧的一级上行池;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分为位于前侧的二级下行池和位于后侧的二级上行池;调节池上设置有水解酸化剂添加装置,气浮池上设置有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添加装置,一级沉淀池上设置有混凝剂添加装置,二级沉淀池上设置有生物促进剂添加装置,砂滤池上设置有活性炭添加装置,集水池上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装置。本实用新型处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味精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味精生产厂200多家,味精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味精厂绝大多数是以粮食为原料进发酵制取味精的,淀粉质原料经过水解为葡萄糖,以谷氨酸半杆菌发酵而生产谷氨酸,再经碱中和生成氨酸钠结晶。每吨味精约需要淀粉3 吨,尿素0.61-0.75吨,味精工业废水有机物、悬浮物、菌丝体含量高,酸度大、氨氮和硫酸盐含量高,以厌氧和好氧生物具有直接和间接生物毒性的特点,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我国从20世界7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味精废水的处理方法,至今尚无很大突破。应用酵母法处理味精废水可变“废”为宝,处理80-90吨废液可得1吨干酵母,但投资大,处理后废水仍然达不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的味精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味精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按照废水处理顺序从前向后依次包括格栅池、调节池、气浮池、一级沉淀池、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二级沉淀池、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砂滤池和集水池;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与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底面间隔设置,隔板将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分为位于前侧的一级下行池和位于后侧的一级上行池;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与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底面间隔设置,隔板将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分为位于前侧的二级下行池和位于后侧的二级上行池;
调节池上设置有水解酸化剂添加装置,气浮池上设置有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添加装置,一级沉淀池上设置有混凝剂添加装置,二级沉淀池上设置有生物促进剂添加装置,砂滤池上设置有活性炭添加装置,集水池上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装置。
优选地,格栅池内沿着水流的方向间隔设置有位于前侧的栅条间隙为20mm 的粗格栅和位于后侧的栅条间隙为5mm的细格栅。
优选地,一级下行池内种植有植物,植物为芦竹和/或菖蒲和/或再力花。
优选地,一级上行池内种植有植物,植物为芦苇和/或美人蕉和/或茭白。
优选地,二级下行池内种植有植物,植物为风车草和/或大皇冠和/或鸢尾。
优选地,二级上行池内种植有植物,植物为再力花和/或水葱和/或梭鱼草。
优选地,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砾石层和粗砂层。
优选地,砾石层的砾石粒径为3cm-5cm,粗砂层的粗砂粒径为1cm-2cm。
优选地,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砾石层、粗砂层和细沙层。
优选地,砾石层的砾石粒径为3cm-5cm,粗砂层的粗砂粒径为1cm-2cm,细沙层的细沙粒径为0.2cm-0.4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SS、COD、BOD5、氨氮等,以降低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负荷,通过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菌丝体、硫酸盐等,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民族大学,未经贵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64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