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挡水墙混凝土墙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2991.1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9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贾尚华;王彦杰;王琰;陶利;金志新;韦坤;韩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洋 |
地址: | 2004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排 混凝土墙体 裂缝 混凝土墙体结构 挡水墙 堵漏剂 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 背水面 敷设 两侧部位 堵漏 穿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挡水墙混凝土墙体结构,其包括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上具有严重裂缝,所述混凝土墙体的背水面上具有若干个第一斜排孔和若干个第二斜排孔,若干个所述第一斜排孔和若干个所述第二斜排孔均与所述严重裂缝相连通,且若干个所述第一斜排孔和若干个所述第二斜排孔均未穿透所述混凝土墙体,若干个所述第一斜排孔内均注入有第一堵漏剂,若干个所述第二斜排孔内均注入有第二堵漏剂,所述混凝土墙体的背水面上敷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敷设于所述严重裂缝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挡水墙混凝土墙体结构,在严重裂缝的两侧部位注入堵漏剂以及在严重裂缝的外侧敷设防水层,堵漏效果非常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水墙混凝土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材料最普遍的特性是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在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其材料天然、后期受力等影响作用,混凝土结构开裂非常普遍。部分地下工程以及临河岸、湖边等结构受到水土压力的影响,此时混凝土结构一旦存在严重裂缝,极有可能产生漏水、漏砂的现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便会造成的工程事故。
通常混凝土结构墙体渗漏按照渗漏强弱分类包括:湿渍渗漏、微弱明水渗漏、滴水渗漏以及较为严重线流状渗漏。其中滴水渗漏和线流状渗漏具有明显的水压力,属于有压渗漏。滴水渗漏用常规方法有可能堵住,但是线流渗漏水压力增速开,极易冲开堵漏物质难以堵住。因此线流渗漏为严重渗漏,并且其所对应的裂缝严重。
目前对于混凝土堵漏工作,多数是针对混凝土结构迎水面为土体或者其他结构的工况下开展的,当混凝土结构迎水面处的供水量相对较少,堵漏工作较为容易开展,渗漏点的水压力较小,常规堵漏仅仅是在混凝土结构迎水面上将堵漏材料用泵注入到严重裂缝中去。但是针对混凝土结构迎水面为天然水体的堵漏工作却成为堵漏工作的难题,尤其是渗漏极为严重的情况。渗漏点巨大的水压力会将堵漏物质直接冲出,导致常规堵漏方法无能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混凝土结构的堵漏方法会将堵漏物质直接裂缝中冲出,导致堵漏无能为力的缺陷,提供一种挡水墙混凝土墙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挡水墙混凝土墙体结构,其包括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上具有严重裂缝,其特点在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背水面上具有若干个第一斜排孔和若干个第二斜排孔,若干个所述第一斜排孔和若干个所述第二斜排孔均与所述严重裂缝相连通,且若干个所述第一斜排孔和若干个所述第二斜排孔均未穿透所述混凝土墙体,若干个所述第一斜排孔内均注入有第一堵漏剂,若干个所述第二斜排孔内均注入有第二堵漏剂,所述混凝土墙体的背水面上敷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敷设于所述严重裂缝的外侧。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混凝土墙体的背水面上开设第一斜排孔和第二斜排孔,并在第一斜排孔和第二斜排孔内分别注入第一堵漏剂和第二堵漏剂,并在混凝土墙体的背水面敷设防水层,在混凝土墙体的背水面对严重裂缝进行堵漏,堵漏方式操作简单。
另外,通过第一堵漏剂、第二堵漏剂以及防水层,堵漏效果非常好,有效避免了严重裂缝发生渗漏现象。
较佳地,若干个所述第一斜排孔均缘起自所述严重裂缝的一侧并向内凹入延伸,若干个所述第二斜排孔均缘起自所述严重裂缝的另一侧并向内凹入延伸。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在第一斜排孔和第二斜排孔内分别注入第一堵漏剂和第二堵漏剂,使得在严重裂缝的两侧部位分别注入第一堵漏剂和第二堵漏剂,堵漏效果更佳。
较佳地,所述第一斜排孔穿过所述严重裂缝。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注入第一斜排孔内的第一堵漏剂分布于严重裂缝的深处部位,有效加强了对严重裂缝的堵漏效果。
较佳地,所述第二斜排孔穿过所述严重裂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2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