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压实垃圾的市政环保型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0761.3 | 申请日: | 2018-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2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燕平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400 广东省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 升降板 磁铁 推板 垃圾 环保型垃圾桶 限位固定 弹簧套 定位杆 下表面 内桶 压实 本实用新型 盖板上表面 翻转运动 活动套接 两侧内壁 上端固定 市政 出水孔 导向杆 固定柱 升降杆 限位套 支撑锥 拉回 排出 上套 吸附 压杆 左端 黏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压实垃圾的市政环保型垃圾桶,包括内桶,所述内桶的两侧内壁设有压杆,通过在升降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套,在升降板的下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杆,便于定位杆插接到限位套的内部,即可将升降板进行限位固定,通过在固定柱上活动套接有盖板,便于盖板进行翻转运动,在盖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锥,便于垃圾不易于盖板接触,使得垃圾不易黏附在盖板上,在盖板的下表面左端安装有第一磁铁,便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吸附,即可将盖板进行限位固定,通过在导向杆上套接有推板和弹簧套,推板便于将升降板内部收集的水通过出水孔排出,弹簧套便于将推板拉回,便于下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垃圾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压实垃圾的市政环保型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是指不需要或者无用的固体和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但两者均会制造环境保护的问题,而终止过度消费可进一步减轻堆填区饱和程度,堆填区中的垃圾处理不但会污染地下水和发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积已越来越少,焚化则无可避免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生物体,多数的城市都在研究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和鼓励资源回收,众所周知,在市政系统中,垃圾桶是一种用于收集和放置垃圾的装置,广泛放置在道路两侧、小区口和其他各种场所,但是垃圾桶的内部空间有限,如纸质包装盒这类的垃圾,占用了较大的空间,降低了垃圾桶装载垃圾的能力,导致垃圾桶无法放置更多的垃圾,因此需要一种具有压实垃圾的市政环保型垃圾桶。
针对专利号:201720616934.7一种具有压实垃圾的市政环保型垃圾桶,该装置虽然能起到压实垃圾的作用,在雨水天气,垃圾上会吸附大量的水分,比如纸质包装盒这类的垃圾,会吸附大量的水分,在对垃圾进行压实时,水分还会与其他垃圾吸附在一起,长时间下,垃圾桶内部产生异味,污染空气,不利于垃圾桶的使用,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压实垃圾的市政环保型垃圾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压实垃圾的市政环保型垃圾桶,包括内桶,所述内桶的两侧内壁设有压杆,所述压杆相对内桶的一侧壁两端固定安装有滑块,滑块卡嵌在内桶内壁开有的滑槽中,所述内桶的内部下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内部插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给干的上端连接有升降装置,且升降装置位于压杆的内侧,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升降板的上方两侧均开有槽口,所述升降板右侧槽口中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活动套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锥,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升降板左侧槽口中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且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吸附,所述升降板的左侧壁开有出水孔,所述升降板的内部右侧壁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套接有推板和弹簧套,且弹簧套位于推板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限位套的内壁为正六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盖板为内侧为网板结构,所述支撑锥呈线性排列在盖板的内侧网板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吸附面为极性相反面,所述出水孔的左端内部插接有堵塞,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为焊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更好的对压实后的垃圾所产生的水分进行收集,便于水分不易与垃圾混合在一起,使得垃圾不易产生异味,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升降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套,在升降板的下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杆,便于定位杆插接到限位套的内部,即可将升降板进行限位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燕平,未经张燕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0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