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11563.0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9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郭绍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部 风扇 空调器 第一换热器 散热装置 机身 本实用新型 出风 空间利用率 便于运输 相对设置 热效率 换热器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身;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均设置在机身内;散热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第一换热部,第二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第二换热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机身及第一换热器与散热装置,其中,第一换热器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部及第二换热部,降低换热器的整体高度,简化结构,便于运输安装,安装所需空间较小,空间利用率较高,且第一风扇与第一换热部相互配合,第二风扇与第二换热部相互配合,保证空调器内气体流畅,提升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及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提高,窗式空调器在生活中日益普及,但市场上现有窗式空调器大多采用立式压缩机,这种压缩机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其高度过高,对空间要求过高,空间利用率较低,不便于运输装配及用户使用,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身;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均设置在机身内;散热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第一换热部,第二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第二换热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机身及第一换热器与散热装置,其中,第一换热器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部及第二换热部,并第一换热部及第二换热部设置于机身一端相对的两侧,相比较于现有换热器,大大降低了换热器的整体高度,充分利用机身内部空间,简化结构,使得空调器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便于运输安装,且安装所需空间较小,空间利用率较高;进一步地,在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使得第一风扇与第一换热部相互配合,第二风扇与第二换热部相互配合,进而保证空调器内气体流畅,提高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及整体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部,位于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机身靠近第三换热部的壁面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之间增设有第三换热部,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及第三换热部三者位置均不相同,进一步提升第一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具体地,在第一换热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分别将气流吹至第一换热部及第二换热部,在此过程中,由于气体流动,机身内部气压会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便可通过第一通风口进入至机身内部与第三换热部充分接触,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器的使用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机身靠近第一换热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机身靠近第二换热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别在机身靠近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在第一换热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分别带动气体与第一换热部及第二换热部充分接触,在换热完毕后再通过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流出,完成热量交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机身的上侧和/或下侧开设有进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机身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进风口,使其与设置于机身侧壁的出风口相互配合,其中,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朝向不同,保证气体可以流至室内任意角落,以提升空调器的使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1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