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片补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3914.3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7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强;李克强;吴祖钰;胡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5 | 分类号: | H01M4/1395;H01M4/04;G01B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片 压辊 辊压机构 间隙调节机构 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 闭环反馈控制 厚度一致性 穿过 反馈控制 辊压过程 在线监控 辊压力 良品率 辊压 锂膜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补锂装置,其包括辊压机构、驱动机构、间隙调节机构和检测机构。辊压机构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极片和锂膜从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穿过并受到辊压。驱动机构连接于辊压机构并控制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的辊压力。间隙调节机构设置于辊压机构并调整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的间隙。检测机构设置于辊压机构的下游并用于检测穿过辊压机构后的极片的厚度,且能够反馈控制驱动机构和间隙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补锂装置能够实现极片补锂后厚度的在线监控并闭环反馈控制极片的辊压过程,进而提高极片的厚度一致性,节省物料并提高补锂的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极片补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补锂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绿色无污染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领域。然而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固体电解质膜(SEI膜),而固体电解质膜会消耗部分锂,造成锂的损失,且此不可逆的首次容量的损失直接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的损失。目前,锂离子电池通过在极片上补锂来提高容量及循环寿命。补锂工艺的核心在于压延与覆合。压延工艺即是通过压延辊的辊压作用将0.25mm~2mm的锂带压延到牵引膜上并形成锂膜,而覆合工艺则是通过覆合辊的辊压作用将牵引膜上的锂覆合到极片表面。
当前,在覆合的过程中,由于覆合辊的辊压力、辊压间隙恒定,所以,如果极片来料厚度或锂膜厚度的出现偏差,那么会导致极片补锂后的厚度波动较大(>10μm)。
补锂后的极片通过卷绕制备电芯,由于补锂后的极片的厚度波动较大,所以极片的多个极耳在卷绕后容易错位,降低电芯的良品率,浪费物料。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补锂装置,其能提高极片的厚度一致性,节省物料并提高补锂的良品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补锂装置,其包括辊压机构、驱动机构、间隙调节机构和检测机构。辊压机构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极片和锂膜从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穿过并受到辊压。驱动机构连接于辊压机构并控制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的辊压力。间隙调节机构设置于辊压机构并调整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的间隙。检测机构设置于辊压机构的下游并用于检测穿过辊压机构后的极片的厚度,且能够反馈控制驱动机构和间隙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检测机构能够实时检测极片补锂后的厚度,如果极片补锂后的厚度出现波动,检测机构既可以反馈控制驱动机构调控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对极片的辊压力,进而调控极片补锂后的厚度;检测机构也可以反馈控制间隙调节机构来调控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间隙,进而实时管控极片补锂后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补锂装置能够实现极片补锂后厚度的在线监控并闭环反馈控制极片的辊压过程,进而提高极片的厚度一致性,节省物料并提高补锂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补锂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极片在补锂过程中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辊压机构 34第二斜块
11第一压辊 35测距传感器
12第二压辊 36滚针
13第一基座 4检测机构
14第二基座 5机架
2驱动机构 6极片放卷辊
21第一驱动器 7极片收卷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39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极极片和电极组件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机械手自动收板专用固化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