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低SO2排放的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9107.0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5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锋;柳成亮;刘青;吕俊复;耿瑞明;徐鸿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国峰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 14106 | 代理人: | 王晓慧 |
地址: | 032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塔 第三级 返料机 返料口 第一级 底端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 本实用新型 三级吸收塔 半干法 除尘器 消石灰 雾化水喷嘴 消石灰颗粒 脱硫效率 消石灰仓 灰渣仓 排放 烟气 烟囱 停留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低SO2排放的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包括三级吸收塔、雾化水喷嘴、消石灰仓、第一返料机、第二返料机、除尘器、灰渣仓及烟囱;三级吸收塔包括第一级吸收塔、第二级吸收塔和第三级吸收塔,第一级吸收塔的顶端与第二级吸收塔的顶端相连,第二级吸收塔的底端与第三级吸收塔的底端相连,第一级吸收塔内设有第一返料口,第三级吸收塔内设有第二返料口,第二级吸收塔与第三级吸收塔的底端连接处通过第一返料机与第一返料口连接;除尘器的底部通过第二返料机与第二返料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消石灰颗粒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继而延长了烟气与消石灰的接触时间,有助于提高消石灰的利用率及脱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超低SO2排放的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电站采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包括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和半干法脱硫三种。其中,湿法脱硫技术脱硫效率高,但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且耗水量大。为了降低脱硫的耗水量,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应运而生。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烟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经文丘里管加速后进入吸收塔主体段,气固两相在气流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湍动,继而使得烟气与钙基脱硫剂得以接触发生脱硫反应。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结构简单、耗水量小,非常适合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国情,是电力环保行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重点技术之一。但是,传统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钙基脱硫剂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不够,导致脱硫剂的利用率低,脱硫效果不佳。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SO2的排放标准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改善烟气的脱硫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脱硫剂利用率低,脱硫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低SO2排放的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超低SO2排放的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包括三级吸收塔、雾化水喷嘴、消石灰仓、第一返料机、第二返料机、除尘器、灰渣仓及烟囱;
三级吸收塔包括竖直排列的第一级吸收塔、第二级吸收塔和第三级吸收塔,第一级吸收塔的顶端与第二级吸收塔的顶端相连,第二级吸收塔的底端与第三级吸收塔的底端相连,第一级吸收塔的底部设有烟气进口,第三级吸收塔的顶端设有烟气出口,
第一级吸收塔内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文丘里管流化段、第一渐扩段和第一反应主体段,雾化水喷嘴设于第一渐扩段内,第一渐扩段上设置有第一返料口及消石灰进口;
第三级吸收塔内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文丘里管流化段、第二渐扩段和第二反应主体段,第二渐扩段上设置有第二返料口;
消石灰仓通过消石灰进口与第一级吸收塔连接,第二级吸收塔与第三级吸收塔的底端连接处通过第一返料机与第一返料口连接;除尘器一端与烟气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烟囱连接,除尘器的底部设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通过第二返料机与第二返料口连接,另一个出口与灰渣仓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引风机,除尘器通过引风机与烟囱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返料机和第二返料机均为螺旋返料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除尘器和返料机,延长了消石灰颗粒在吸收塔中的停留时间,继而延长了烟气与消石灰颗粒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消石灰颗粒的利用效率和脱硫效率。同时,由于采用了塔式循环,降低了吸收塔的总高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国峰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山西国峰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9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挂式异味治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废气脱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