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绕式集中绕组的风扇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6616.8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4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四生;温文明;李永胜;聂峰;姚翔;龚青海;陈可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通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4 | 分类号: | H02K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齿 风扇电机 集中绕组 中空圆孔 集中式绕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 相邻定子槽 边缘环形 定子端部 绕线工序 绕组跨距 生产效率 质量问题 定子槽 烧机 匝间 紧凑 挤压 合格率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绕式集中绕组风扇电机,包括定子与绕组,定子的中部设有中空圆孔,中空圆孔的边缘环形阵列有八个定子槽,两个相邻定子槽之间设有定子齿,绕组直接绕设在定子齿上,定子的其中一端的高度c为8‑12mm,定子的另一端的高度d为8‑12mm。绕组采用直绕的方式绕设在定子齿上,形成集中式绕组结构,简化了绕线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对定子数量、定子端部高度以及绕组跨距进行优化,使结构设计可以更紧凑,彻底解决因绕组挤压造成的在线合格率及售后匝间烧机质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指一种内绕式集中绕组风扇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风扇电机采用分散式绕组结构,由于嵌线、整形等生产工艺限制,存在以下问题:
1)定子端部高、损耗大;
2)工艺复杂,人均生产效率低;
3)漆包线存在挤、拉伤的隐患。
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产品结构决定了要采用分散绕组形式,工艺上要经绕线、嵌线、粗整、接线、焊接、绑扎、精整等多道工序,现有工艺对关键物料会产生拉、挤、刮等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提高在线合格率的内绕式集中绕组风扇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绕式集中绕组风扇电机,包括定子与绕组,所述定子的中部设有中空圆孔,所述中空圆孔的边缘环形阵列有八个定子槽,两个相邻定子槽之间设有定子齿,所述绕组直接绕设在定子齿上,所述定子的其中一端的高度c为8-12mm,所述定子的另一端的高度d为8-12mm。
优选地,所述绕组的跨距b为1mm。
优选地,所述定子还设有安装孔,四个所述安装孔分别设在定子的端面的四个角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绕组采用直绕的方式绕设在定子齿上,形成集中式绕组结构,简化了绕线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对定子数量、定子端部高度以及绕组跨距进行优化,使结构设计可以更紧凑,彻底解决因绕组挤压造成的在线合格率及售后匝间烧机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定子;11.定子槽;12.定子齿;13.中空圆孔; 14.安装孔;2.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内绕式集中绕组2 风扇电机,包括定子1与绕组2,所述定子1的中部设有中空圆孔13,所述定子1端面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四个安装孔14,所述中空圆孔 13的边缘环形阵列有八个定子槽11,两个相邻定子槽11之间设有定子齿12,所述绕组2直接绕设在定子齿12上,所述绕组2的跨距b 为1mm,所述定子1的其中一端的高度c为8-12mm,所述定子1的另一端的高度d为8-12mm。
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例,所述定子1的其中一端的高度c为10mm,所述定子1的另一端的高度d为10mm。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通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通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6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子导磁板及SMC无轭型轴向磁场电机
- 下一篇:一种压缩机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