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揉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66720.0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0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韩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晟境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B65G65/40;B65G47/1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44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揉捻 茶叶 茶叶揉捻装置 本实用新型 传送带 入料器 茶叶加工 流水线设计 茶叶机械 人工成本 传统的 揉捻机 卸料段 放入 挤压 机组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揉捻装置,包括入料器、挤压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揉捻机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传统的揉捻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对大量的茶叶进行同时反复的揉捻,本申请所述的茶叶揉捻装置将揉捻的步骤进行分离,同时减少了单个步骤需要被处理的茶叶的数量,使得揉捻更加充分,同时采用流水线设计,减少了每一步骤的时间,茶叶快速的进入下一步骤,反而提升了揉捻整体的效率和实际揉捻效果;同时因为入料器和第二卸料段的设置,使得在放入茶叶和盛接茶叶这一过程变得更加便捷,也大大增加了整个茶叶加工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揉捻装置。
背景技术
揉捻是乌龙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揉捻可以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物质转变;而现代茶叶商业生产中由揉捻机代替了传统手工揉捻,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揉捻机往往存在着揉捻时间长,揉捻不均匀,揉捻之后收集、转移进行下一步操作的工序复杂等缺点,造成茶叶的品质及生产效率无法得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可以快速、均匀并且方便收集转移的茶叶揉捻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叶揉捻装置,包括入料器、挤压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揉捻机组;
所述入料器包括入料口和入料滑道,所述入料滑道顶部连接所述入料口底部;
所述挤压组包括挤压板和弹簧杆,所述弹簧杆为弹簧结构,所述弹簧杆连接于所述挤压板顶面中心点;所述挤压板的侧视图为椭圆形;
所述第一传送带分为第一接料段、第一挤压段和第一卸料段,所述入料滑道设置于所述接料段的上方,所述挤压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挤压段的上方;
所述第二传送带分为第二接料段、第二挤压段和第二卸料段,所述第二接料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卸料段的下方;
所述揉捻机组包括揉捻转盘和揉捻转轴,所述揉捻转轴与所述揉捻转盘顶面中点连接,所述揉捻转盘底面设置有弧形凸脊,所述弧形凸起呈放射状分布;所述揉捻机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挤压段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板底面设置有凸起半球;所述挤压板上设置有超声波振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卸料段处设置有分离片,所述分离片为矩形,所述分离片长度方向的一条边与所述第一卸料口相切,所述分离片长度方向的另一条边与所述第二接料段相接触。
进一步的,还包括翻料辊,所述翻料辊设置于第二传送带的上方,所述翻料辊设置于连个的所述揉捻转盘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翻料辊上设置有翻料刮片。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的所述揉捻转盘旋转方向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传统的揉捻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对大量的茶叶进行同时反复的揉捻,本申请所述的茶叶揉捻装置将揉捻的步骤进行分离,同时减少了单个步骤需要被处理的茶叶的数量,使得揉捻更加充分,同时采用流水线设计,减少了每一步骤的时间,茶叶快速的进入下一步骤,反而提升了揉捻整体的效率和实际揉捻效果;同时因为入料器和第二卸料段的设置,使得在放入茶叶和盛接茶叶这一过程变得更加便捷,也大大增加了整个茶叶加工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茶叶揉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茶叶揉捻装置的揉捻转盘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晟境农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晟境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66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