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加工棚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53579.0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9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冉敏;杨波;吕正林;叶昌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4B1/343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邹翠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梁 工棚 竖柱 本实用新型 防护装置 建筑工地 加工 建筑施工领域 立方体结构 场地布置 施工部位 锁合连接 折叠连接 挡板 吊钩 防护棚 活动式 支撑板 支撑梁 塔吊 搭设 围合 铺设 重复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加工棚防护装置,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包括立方体结构的工棚体、固定在所述工棚体下部的挡板、固定在所述工棚体顶部的吊钩和固定所述在所述工棚体下方的支撑板;所述工棚体包括竖柱、围合所述竖柱顶部的第一顶梁和位于所述第一顶梁下方的第二顶梁、连接所述竖柱和所述第二顶梁的支撑梁以及铺设在所述第一顶梁上方的顶板,所述顶板的侧部设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顶梁折叠连接的飞檐,所述飞檐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顶梁锁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为活动式加工防护棚,可以随施工需要通过塔吊等调运至所需的施工部位,避免因场地布置等原因造成的加工棚重复搭设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工地加工棚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施工现场所用的加工棚大多采用钢管、方通、角钢等制成的固定式加工棚,此类加工棚均为固定式,需在四角立柱下设置混凝土基础固定加工棚。一旦完成加工棚的建设,加工棚就不能随施工需要移动。加工棚的搭设、安拆均为一次性,周转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地加工棚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工地加工棚防护装置,包括立方体结构的工棚体、固定在所述工棚体下部的挡板、固定在所述工棚体顶部的吊钩和固定所述在所述工棚体下方的支撑板;所述工棚体包括竖柱、围合所述竖柱顶部的第一顶梁和位于所述第一顶梁下方的第二顶梁、连接所述竖柱和所述第二顶梁的支撑梁以及铺设在所述第一顶梁上方的顶板,所述顶板的侧部设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顶梁折叠连接的飞檐,所述飞檐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顶梁锁合连接,飞檐包括檐顶板、垂直支撑所述檐顶板的第一支撑杆和斜向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檐顶板之间的第二支撑杆。
在使用时,首先利用塔吊等运输工具将加工棚调运至施工区域,然后在加工棚内设置台锯等工具,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垃圾收集在底板、挡板围成的区域内,施工结束后将防护棚内清理干净,再利用塔吊等调运至其他施工区域。本实用新型为活动式加工防护棚,可以随施工需要通过塔吊等调运至所需的施工部位,避免因场地布置等原因造成的加工棚重复搭设的弊端;而折叠式飞檐在吊运原材时,只需将飞檐上翻至工棚体的顶板即可,不会影响原材的垂直运输,在不进行吊运时,将飞檐放下并固定,防止大风掀动,起到了防护的作用;吊钩的作用是便于塔吊等运输工具吊装,方便加工棚由一个施工区域运输到另外一个运输区域。
优选的,还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工棚体的所述飞檐一侧,移动平台包括拉绳、轨道、操作台和竖直方向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靠近所述竖柱的地面上,所述轨道垂直卡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拉绳的一端将所述轨道栓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竖柱上,所述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操作台下部设置有电动轮,所述拉绳的顶部连接有电动滑轮,所述操作台的顶部通过第一卡箍卡接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轨道通过第二卡箍卡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电动滑轮为定滑轮,所述操作台内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上设置有方向盘,所述电动轮与电动机电连接,所述电动滑轮与所述第二轨道卡接。
在使用时,将支撑架固定在需要施工的部位附近,将轨道通过第二卡箍卡接在支撑架上,将操作台放入轨道内,并通过第一卡箍将操作台卡接在第一轨道,将电动滑轮固定在需要施工的部位顶部,通过拉绳将轨道与电动滑轮连接,施工过程中,人进入到操作台内,通过操作方向盘,控制电动机,从而控制电动轮在第二轨道上的左右移动,通过控制电动滑轮的转动,从而控制拉绳的收放,调节轨道的上下移动,从而控制操作台的上下移动,从而方便操作台在整个施工区域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梁和第二顶梁之间包覆有卷帘。卷帘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阻止侧面的雨水进入工棚体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为角钢材质。使得结构更加稳固,避免大风大雨损坏加工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3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负离子改善空气质量的新能源环保装置
- 下一篇:预制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