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芯光纤内壁镀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51898.8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4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家;冯文林;李茂东;杨波;腾云翼;黄福林;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6/02 | 分类号: | G02B6/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梁展湖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端头 夹持器 空芯光纤 夹持管 本实用新型 弹性夹紧 内壁镀膜 夹紧块 瓣状 镀膜 滑座 夹持 距离调节装置 圆心 弹性软管 定位固定 方向设置 滑动连接 间隔设置 相对设置 夹持台 夹紧环 成膜 拉直 上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芯光纤内壁镀膜装置,包括夹持台,夹持台上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光纤端头夹持器,夹持台上还设置有能够分别作用在两个光纤端头夹持器上且能够对其进行定位固定的距离调节装置,光纤端头夹持器包括滑座,滑座上固定连接有一根沿两个光纤端头夹持器相对方向设置的夹持管,夹持管内穿设有一根弹性软管,两根夹持管相对的一端分别以其中心线为圆心绕其间隔设置有多个瓣状夹紧块,多个瓣状夹紧块围绕形成弹性夹紧圈,弹性夹紧圈上套设有一个夹紧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空芯光纤拉直固定后进行镀膜操作,避免了成膜不均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镀膜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镀膜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空芯光纤内壁镀膜装置。
背景技术
空芯光纤主要用于能量传送,可供X射线、紫外线和远红外线光能传输。空芯光纤结构是将玻璃作成圆筒状,其纤芯与包层原理与阶跃型相同,利用光在空气与玻璃之间的全反射传播。由于光的大部分可在无损耗的空气中传播,具有一定距离的传播功能。空芯光纤作为很有应用前景的传输光纤之一,具有易于制造、柔韧性好、结构简单、红外传输损耗小等明显的优点,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空芯光纤的性能,如何有效在空芯内表面镀膜从而使其在气敏传感器件、光学器件等方面的进行成功应用,是近年内研究的有待突破的技术之一。其难点在于空芯部分直径常常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很难利用磁控溅射等方法在其内表面成膜,而如何提高在空芯光纤内壁上的成膜质量,就需要进一步考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避免成膜不均情况发生,提高镀膜质量的空芯光纤内壁镀膜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空芯光纤内壁镀膜装置,包括夹持台和流速控制器,夹持台上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光纤端头夹持器,两个光纤端头夹持器能够沿其相对或相背方向在夹持台上滑动,夹持台上还设置有能够分别作用在两个光纤端头夹持器上且能够对其进行定位固定的距离调节装置,光纤端头夹持器包括滑座,滑座上固定连接有一根沿两个光纤端头夹持器相对方向设置的夹持管,夹持管内穿设有一根弹性软管,弹性软管能够使空芯光纤插入并且能够依靠自身弹性变形夹紧空芯光纤,两根夹持管相对的一端分别以其中心线为圆心绕其间隔设置有多个瓣状夹紧块,多个瓣状夹紧块围绕形成弹性夹紧圈,弹性夹紧圈的外径沿夹持管轴线方向向外逐渐增大,弹性夹紧圈上套设有一个夹紧环,当夹紧环朝向弹性夹紧圈开口方向移动时,夹紧环能够压迫弹性夹紧圈以使弹性夹紧圈夹紧位于弹性软管内的空芯光纤,流速控制器与其中一根弹性软管连通以能够控制弹性软管内液体流速。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先使夹紧环朝向远离弹性夹紧圈开口方向移动,避免弹性夹紧圈对弹性软管的压迫;然后将光纤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相应一侧的弹性软管内,并且使光纤的端部位于弹性夹紧圈内;直接使夹紧环朝向弹性夹紧圈开口方向移动,由于弹性夹紧圈朝向开口方向的外径逐渐增大,那么在夹紧环移动的过程中,夹紧环就能够对弹性夹紧圈进行压迫,弹性夹紧圈向内收缩,最终压迫在弹性软管上以对光纤进行夹紧。夹紧环在对弹性夹紧圈压迫的过程中,弹性夹紧圈中的每一个瓣状夹紧块都会沿着夹持管径向方向施加夹紧力,在对光纤夹紧的同时对光纤夹持部分保持一个夹直状态。然后控制距离调节装置,使两个光纤端头夹持器朝向相背方向在夹持台上移动,对光纤进行拉直,这样不管是光纤夹持部分还是非夹持部分都处于拉直状态,向一端的弹性软管内通入相应的镀膜液,并通过流速控制器(蠕动泵)对流过光纤内的液体流速进行控制,使液体缓慢的在光纤内流动,镀膜液通过空芯光纤后从另一端的弹性软管排除,这样就不会影响光纤弯曲造成成膜的不均现象,提高了镀膜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18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