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感器针脚绕线及驱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9108.2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8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伟;周鑫;丁安全;王邦国;倪憧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职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41/10 | 分类号: | H01F41/1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秦关华 |
地址: | 225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线机构 固定支架 绕线 针脚 驱动结构 电感器 拖动机构 设计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驱动机构 绕线位置 绕线效率 质量稳定 竖向 转动 驱动 | ||
一种电感器针脚绕线及驱动结构,涉及电感器的针脚绕线及驱动结构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支架、设置于固定支架上的绕线机构、驱动绕线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绕线机构通过拖动机构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拖动机构可使绕线机构在固定支架上作竖向和横向运动,使绕线机构到达指定绕线位置。本实用新型绕线效率高,绕线质量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的针脚绕线及驱动结构的设计技术领域,主要用于电感器自动生产设备的开发,通过绕线治具设计,也可用于变压器、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的针脚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电感器简称电感,是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并储存起来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主要起滤波、缓冲、振荡、延迟等作用,其组成包括骨架、绕组、屏蔽罩、封装材料、磁心或铁心等。电感器的制作步骤为:磁芯上带有用于固定连接的针脚,将线材绕制在磁芯上形成绕组,而绕组的引线绕在对应的针脚上,再将引线与针脚的搭接处进行焊接,从而完成电感器的制作。电感器磁芯上的针脚作为绕组引线缠绕的支柱,经过焊锡后与PCB板相连接,在电感器工作时起到导电的作用。常用的电感器针脚绕线方式分为人工绕线和自动绕线。由于电感器尺寸相对较小,针脚距离较近,人工绕线难度比较大,效率低且绕线质量不稳定,常常造成废品,人工绕线方式接近淘汰。同时,自动绕线设备价格高昂,且稳定性不高,适用线径范围比较局限,容易出现脱线和断线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其绕线结构及驱动系统设计过于复杂,工序繁琐,从而影响设备整体作业过程。为了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各生产企业通过开发电感器针脚自动绕线设备,来提高绕线效率,保证绕线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绕线效率高,绕线质量稳定,提高其通用性和实用性的电感器针脚绕线及驱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支架、设置于固定支架上的绕线机构、驱动绕线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绕线机构通过拖动机构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拖动机构可使绕线机构在固定支架上作竖向和横向运动,使绕线机构到达指定绕线位置。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电感器装夹于绕线治具上,绕线治具由传送系统分配到绕线工位,为绕线做准备。传送系统设有检测装置(检测针脚缺陷)、分离装置(将由缺陷的针脚分离出系统)、切线装置(切除多余绕线线头)、整理装置(绕线完成后整理输出)。绕线机构由拖动机构定位到制动绕线位置,同步电机将动力由同步带传出,带动齿轮箱中的齿轮组转动,进而驱动绕线头旋转,实施针脚绕线。整个绕线过程可由伺服控制系统自动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绕线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绕线部,每个绕线部分别包括齿轮箱,在所述齿轮箱上方设置用于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轮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置于齿轮箱内且通过设置于齿轮箱内的齿轮组件传动连接一对绕线头。设置多个绕线部,可提高绕线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拖动机构包括用于安装绕线部的横向拖板、横向导轨滑块组、横向调节气缸、横向推块、竖向拖板、竖向导轨滑块组、丝杠驱动电机、丝杠螺母;所述横向拖板通过横向导轨滑块组设置于竖向拖板上,在所述竖向拖板上设有与横向推块对应的横向导向孔;所述横向推块设置于横向调节气缸的活塞杆上且一端穿过横向导向孔与横向拖板连接,沿横向导向孔带动横向拖板运动;所述竖向拖板通过螺栓分别与竖向导轨滑块组、丝杠螺母连接;所述竖向导轨滑块组分别设置于固定支架的两侧;所述丝杠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与固定支架连接且垂直于地平面布置,所述丝杠螺母带动竖向拖板实现竖向移动。导轨滑块组由导轨和滑块组成,具导向和支持作用,由负载及行程选定。拖动机构用于绕线机构的纵向和横向运动,按要求到达指定绕线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步电机,所述同步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主旋转轴,主旋转轴传动连接绕线部,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主旋转轴一侧连接计数传感器。驱动机构通过同步带轮、同步带传动连接驱动绕线部旋转,当达到规定绕线圈数时,由控制系统执行命令,停止绕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职业大学,未经扬州市职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91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变压器绕线拉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固定且散热效果好的电容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