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湿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5376.7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8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唐楚轩;卢正;姚海林;方燃;鲜少华;吴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导 第二轴 第一轴 容置筒 干湿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 施力弹簧 垫板 透水 模拟土体 岩土工程 轴向压力 拉紧 帽轴 压紧 施加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干湿循环装置,包括:第一轴力传导帽、第二轴力传导帽、试样容置筒、施力弹簧以及透水垫板;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帽以及所述第二轴力传导帽嵌于所述试样容置筒两端,将试样压紧在所述试样容置筒内;所述施力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帽以及所述第二轴力传导帽上,将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帽以及所述第二轴力传导帽轴向拉紧,用于对所述试样施加轴向压力;所述透水垫板为两块,分别设置在所述试样两端与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帽以及所述第二轴力传导帽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可靠模拟土体增减水状态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湿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大气降水与蒸发、地下水位上升与下降等现象的作用,使路基土体含水率长期处于周期性的动态变化中。已有研究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使得土体材料的力学性质发生变化。为了研究土样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需要模拟其在真实条件下的受力状态和含水量变化情况。
目前针对土体干湿循环过程的研究方法主要分基质吸力控制和非基质吸力控制两种方法。使用基质吸力控制的方法比较精确,但是增湿和干燥需要的时间长、且难以对多个土样同时进行干湿循环。非基质吸力控制的方法一般采用喷水增湿、风干失水,很难同时做到定量增失水和还原受力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湿循环装置,提升试验模拟增失水和受力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湿循环装置,包括:第一轴力传导帽、第二轴力传导帽、试样容置筒、施力弹簧以及透水垫板;
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帽以及所述第二轴力传导帽嵌于所述试样容置筒两端,将试样压紧在所述试样容置筒内;
所述施力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帽以及所述第二轴力传导帽上,将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帽以及所述第二轴力传导帽轴向拉紧,用于对所述试样施加轴向压力;
所述透水垫板为两块,分别设置在所述试样两端与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帽以及所述第二轴力传导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帽以及第二轴力传导帽上开设有注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帽包括:第一轴力传导座;
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座中部开设轴向通孔,构成所述注水孔;
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座的轴向底端抵靠在所述透水垫板上,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座的轴向顶端与所述施力弹簧的端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力传导座的轴向顶端边沿开设有径向凸缘,所述径向凸缘的边缘开设有弹簧连接孔,所述施力弹簧的一端钩挂在所述弹簧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凸缘的上端面开设有弹簧端部顶端容置凹槽;
所述弹簧端部顶端容置凹槽设置在所述径向凸缘的边沿和所述弹簧连接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凸缘的侧壁上开设有弹簧端部侧壁容置凹槽;
所述弹簧端部侧壁容置凹槽与所述弹簧端部顶端容置凹槽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端部侧壁容置凹槽与所述弹簧端部顶端容置凹槽的衔接部设置成弧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弹簧连接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径向凸缘上。
进一步地,所述试样容置筒包括:扣合的两瓣侧限壁;
所述扣合的两瓣侧限壁外套接有卡箍,用于压紧所述扣合的两瓣侧限壁,形成完整的筒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53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