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拼装式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4139.9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8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正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2105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右连接板 左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 新型拼装 自锁装置 导向杆 连接件 钢网 固设 壳体 基坑支护结构 滑动安装 基坑支护 施工效率 楔形块 左端部 勾头 盲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拼装式基坑支护机构,它包括左连接板(1)、右连接板(2)和钢网(3),钢网(3)固设于左连接板(1)和右连接板(2)之间,左连接板(1)的左侧固设有连接件(4),连接件(4)的左端部设置有勾头(5),右连接板(2)的右侧开设有盲槽(6),右连接板(2)的端面上且由下往上顺次设置有多个自锁装置(7),自锁装置(7)包括固设于右连接板(2)上的壳体(8),壳体(8)的前侧滑动安装有导向杆(9),导向杆(9)的后侧固设有楔形块(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拼装式基坑支护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到迅猛发展,基坑深度亦越来越深,因此,对于基坑的支护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在土木工程各领域,基坑工程支护桩、边坡工程护坡桩以及河岸护岸桩,常采用钻孔灌注桩,但该方法存在施工速度慢,泥浆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且灌注混凝土后养护时间长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有采用锚杆加钢网的方法来支护基坑,施工方法是先在基坑壁上施工呈阵列分布的锚杆,然后在四个锚杆所围成的区域内覆盖钢网,随后用钢丝绳将钢网的四个角分别捆绕在四个锚杆上,以实现钢网的固定,最后在钢网上喷水泥,水泥与钢网凝固后形成钢筋混凝土,从而有效支护基坑。然而,需要连接的钢网数量众多,每一种钢网都需要捆绕四个,人工捆绕钢绳的方法无疑是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操作简单的新型拼装式基坑支护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拼装式基坑支护机构,它包括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和钢网,所述钢网固设于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之间,左连接板的左侧固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左端部设置有勾头,右连接板的右侧开设有盲槽,右连接板的端面上且由下往上顺次设置有多个自锁装置,自锁装置包括固设于右连接板上的壳体,壳体的前侧滑动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后侧固设有楔形块,导向杆上套有弹簧,弹簧的一端抵压于壳体上,另一端抵压于楔形块上,楔形块在弹簧的弹力下贯穿右连接板且伸入于盲槽内。
相邻两个自锁装置间距相等。
所述盲槽的高度大于连接件的高度。
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上均开设有用于穿设锚杆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 为图3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拼装式基坑支护机构,它包括左连接板1、右连接板2和钢网3,所述钢网3固设于左连接板1和右连接板2之间,左连接板1的左侧固设有连接件4,连接件4的左端部设置有勾头5,右连接板2的右侧开设有盲槽6,右连接板2的端面上且由下往上顺次设置有多个自锁装置7,自锁装置7包括固设于右连接板2上的壳体8,壳体8的前侧滑动安装有导向杆9,导向杆9的后侧固设有楔形块10,导向杆9上套有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抵压于壳体8上,另一端抵压于楔形块10上,楔形块10在弹簧11的弹力下贯穿右连接板2且伸入于盲槽6内。
相邻两个自锁装置7间距相等。所述盲槽6的高度大于连接件4的高度。所述左连接板1和右连接板2上均开设有用于穿设锚杆的通孔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拼接两个支护结构时,先取用左护结构和右支护结构,再将向前拉动左支护结构上导向杆9,使楔形块10从盲槽6中退出,同时弹簧11被压缩,随后将右支护结构的连接件4伸入于左支护结构的盲槽6内,当无法再移动连接件4时,松开把持左支护结构的导向杆9,左支护结构的楔形块10在弹簧11弹力作用下再次伸入于盲槽6内,此时左支护结构的楔形块10与右支护结构的勾头5相互勾起,无论怎么拉动右支护结构都无法退出,从而快速实现了将两张钢网拼接,因此无需工人手动将钢网与锚杆用钢绳连接,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如此循环操作即可在右支护结构的右侧连续串起多个该支护结构,拼接完成后,将左连接板1和右连接板2经锚杆钉于基坑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正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正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4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坑支护用围护墙
- 下一篇:一种易于拼装的基坑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