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桩基础与基础底板适应变形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3628.2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8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华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客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李戍 |
地址: | 300202 天津市河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础底板 桩基础 埋件 桩头 变形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 后浇带 差异沉降量 承载力不足 脆性物质 地质条件 调整弹簧 调整螺母 刚性连接 合理位置 空隙填充 平面结构 区域提供 人力物力 装置结构 沉降 剪切力 侧壁 中空 地基 钢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基础与基础底板适应变形控制装置,包括基础底板、桩基础、埋件机构、桩头和钢筋,本实用新型在根据基础底板差异沉降量的计算值,通过中空桩头、调整弹簧及调整螺母调整桩头至合理位置,有效避免由于差异沉降过大导致的桩基础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装置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通过桩头与埋件机构空隙填充脆性物质,及埋件机构不与基础底板刚性连接的方式,有效减弱埋件机构侧壁所受剪切力,可以避免由于基础底板平面结构复杂而较难设置后浇带的问题,从而避免设置过多后浇带。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提供了一种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同时本装置还适用于地基中存在有大量完好老庄基的情况,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桩基础与基础底板适应变形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桩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中,用来解决天然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足及控制沉降量过大的问题。
由于建筑结构竖向载荷分布不均,且建筑上部结构的竖向载荷大部分完全有桩基础承载,会造成桩基础受力和沉降量较大,进而引起周边桩受力过大而不满足桩基础承载力要求,并且由于基础底板平面结构复杂,会出现常常难以设置后浇带的问题,另外在现有的城市改造中,在地基中留下了大量完好的老桩基,如何合理利用老庄已经的问题优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基础与基础底板适应变形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桩基础与基础底板适应变形控制装置,包括基础底板、桩基础、埋件机构、桩头和钢筋,所述基础底板上设置有若干螺纹孔,基础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卡环和埋件机构,所述埋件机构为圆柱状,埋件机构底部设置有凹槽,顶部设置有凸台,且凸台中心设置一通孔连通至凹槽底部,所述埋件机构外壁与定位卡环内壁接触,定位螺杆通过所述定位卡环,旋入至所述基础底板的螺纹孔内,所述桩头设置在所述埋件机构凹槽内部,桩头设置为内部中空结构,桩头顶部设置有凸台,凸台外径小于所述埋件机构通孔内径,且凸台中心设置一通孔连通至所述桩头内腔,桩头底部设置有凸台,凸台内设置凹槽,凹槽中心设置一通孔连通至所述桩头内腔,桩头底部凹槽内绕中心轴设置若干通孔,桩头底部凹槽外绕中心轴设置若干螺纹孔;
所述桩基础内部设置若干钢筋,钢筋顶部伸出桩基础端面,通过所述桩头底部通孔伸入桩头内腔,桩头底部螺纹孔设置若干螺杆,螺杆上端设置调整螺母,所述调整螺母下端贴合所述桩头内腔,所述螺杆下端设置两个限位卡环,上部限位卡环上端与所述桩头底部贴合,两个限位卡环中间设置调整弹簧,所述桩头内腔填充有混凝土,所述桩头与所述埋件机构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填充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填充物为脆性填充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与所述桩基础用混凝土同标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整弹簧采用碟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桩头底部凸台内凹槽与所述桩基础配合,凹槽中心通孔孔径小于所述桩头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桩头底部若干螺纹孔绕桩头中心轴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起来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很高,工作时,根据基础底板差异沉降量的计算值,通过中空桩头、调整弹簧及调整螺母调整桩头至合理位置,有效避免由于差异沉降过大导致的桩基础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装置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通过桩头与埋件机构空隙填充脆性物质,及埋件机构不与基础底板刚性连接的方式,有效减弱埋件机构侧壁所受剪切力,可以避免由于基础底板平面结构复杂而较难设置后浇带的问题,从而避免设置过多后浇带。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提供了一种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同时本装置还适用于地基中存在有大量完好老庄基的情况,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华,未经刘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36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